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大单元教学说课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docx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大单元教学说课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大单元,涵盖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两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基因表达的概念、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相关酶的作用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基因和染色体概念、DNA双螺旋结构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等知识紧密相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深入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为后续学习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等相关内容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基因表达过程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3.生命观念:引导学生理解基因表达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4.责任担当:培养学生关注生物科技发展,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为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包括DNA模板链的读取、RNA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教师需要重点讲解RNA聚合酶的作用、转录的起始、延伸和终止,以及翻译过程中mRNA、tRNA和核糖体的作用。
-基因表达调控:讲解基因表达在不同层次上的调控机制,如转录水平调控、翻译水平调控以及后翻译修饰等,这些内容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至关重要。
2.教学难点
-转录和翻译的详细机制:学生对RNA聚合酶如何识别启动子、如何进行RNA的合成以及tRNA的反密码子如何与mRNA的密码子配对等细节理解困难。例如,讲解转录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RNA聚合酶如何沿DNA模板移动并合成RNA链。
-基因表达调控的复杂性:基因表达调控涉及多种因子和信号通路,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这些调控因子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细胞内的动态调控过程。例如,在讲解转录因子如何结合DNA调控基因表达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和调控网络。
-翻译过程中的终止和释放:翻译过程中,终止密码子的识别和蛋白质的释放机制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例如,学生可能不清楚释放因子如何识别终止密码子以及如何促进肽链的释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生物实验室设备(如显微镜、离心机等)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数字化教材、基因表达相关教学动画、在线模拟实验软件
-教学手段:PPT演示、实物模型、实验演示、小组讨论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发布预习资料,包括基因转录和翻译的PPT和视频,要求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过程。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是如何识别启动子的?”和“翻译过程中,tRNA是如何与mRNA配对的?”以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预习任务提交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和成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基因表达的基本过程。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基因转录和翻译的机制。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答案提交至教学管理系统。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教学管理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进度的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基因表达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如疾病发生与基因表达异常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转录和翻译的步骤,结合实际例子,如特定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基因表达调控的实际意义。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理解。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复杂过程。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基因表达相关的作业,如分析特定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科研论文和在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