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SZYQGCZMXH 002-2024 食用菌菌渣制备蔬菜栽培基质加工技术规程.docx
宿州市埇桥区瓜菜种苗协会团体标准T/SZYQGCZMXH002-2024
食用菌菌渣制备蔬菜栽培基质加工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processingvegetablecultivationsubstratepreparedfrommushroomresidue
2024-09-23发布2024-10-01实施
宿州市埇桥区瓜菜种苗协会发布
1
T/SZYQGCZMXH00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宿州市埇桥区瓜菜种苗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徽农种苗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安徽兴大种业有限公司、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永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亳州市谯城区年丰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长坤、田红梅、赵永利、刘娟、王元龙、王朋成、刘凯、杨积山、夏新发、刘松年、张建、陶珍、李明、俞家永、杨积冠。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2
T/SZYQGCZMXH002-2024
食用菌菌渣制备蔬菜栽培基质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利用食用菌菌渣发酵制备蔬菜栽培基质材料的发酵场地选择和要求、工艺流程、腐熟菌剂选用、发酵技术、发酵后处理、基质配制。
本文件适用于以木屑、玉米芯、棉子壳为主料的食用菌菌渣制备蔬菜育苗、菜地土壤改良及商品蔬菜栽培用基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
NY/T2118蔬菜育苗基质
3发酵场地选择和要求
3.1场地选择
发酵场地应远离居民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食用菌生产场所。宜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开阔、光照充足、背风、交通运输方便、易于机械设备作业的硬化地块。发酵场地应有收集渗沥水的装置,收集的渗沥水和作业区冲洗水一起进入补水蓄水池,经处理达标后可作为物料调节用水。场内水电设施齐全,并设置原料储存库、发酵场、晾晒场、物料混合场等,有条件者可建防雨棚。
3.2场地要求
场区环境应整洁,每天作业完毕后,及时清扫干净,无污水垃圾积存。
4制备基质工艺流程
食用菌菌渣发酵工艺流程:菌渣选用和菌剂选用—原料预处理混合调配建堆发酵处理发酵后处理—基质物料—复配其他物料配制蔬菜栽培基质
5腐熟菌剂选用
腐熟菌剂应具有快速启动食用菌菌渣堆制发酵过程,提升堆制温度和加速降解、转化有机物料中大分子物质的作用。菌剂应符合GB20287的要求。
6发酵技术
6.1原料预处理
3
T/SZYQGCZMXH002-2024
将食用菌生产结束后的菌棒或菌瓶及时进行脱袋(瓶)处理,菌渣粉碎至粒径≦1.5cm。
6.2接种
在粉碎好的物料中加入物料干重0.1%~0.2%的腐熟菌剂,加水调剂含水量为55%~60%。用水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要求。
6.3发酵
混合均匀后使用装载机或者人工将菌渣建成高0.8m~1.2m、底宽2.5m~3.0m、顶宽1.5m~2.0m、长度大于3.0m的梯形条垛发酵料堆。在发酵堆上覆盖厚度为0.06mm的农膜发酵,发酵温度25-35℃,并每隔7天采用机械或人工翻堆,共翻堆5次,将外层干料与内层湿料充分拌匀,料堆含水量保持在50%-55%,当料堆温度升到60℃以上,保持3天。最后一次翻堆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堆,堆置5d左右,使用金属数字温度计测温,将温度感应端插入堆体距离顶面约30cm深处,当料温接近环境温度,不再升高时,发酵完成,得到腐熟混合物料。期间应预防雨淋和积水。
7发酵后处理
7.1晾晒过筛
食用菌菌渣堆制发酵结束后,适度晾晒或自然风干,过直径1.2cm的网筛,即成为植物栽培基质材料。可直接配制使用,也可储存备用。
7.2腐熟料理化性状检测
测定腐熟料孔隙度、EC值、pH值、有机质、重金属及氮磷钾等常规养分含量
8基质配制
8.1土壤改良
质量检测合格的物料,可以在蔬菜栽培前结合整地按每亩300~500公斤施用到土壤中,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8.2育苗基质配制
腐熟料的EC值在3.5~5.0配制育苗基质按照体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