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名师课件1—《祖国统一大业》.ppt

发布:2024-08-21约4.36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外作业:以港澳回归为借鉴,结合中国国情,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为了祖国统一,我们青年学生应该做点什么?题目自拟。2、教学过程⑸本课测评参考网址: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人民网海峡两岸面对“台独”分裂活动,我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怎样?胡锦涛发表的对台讲话: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⑹课外延伸2、教学过程结束乡愁余光中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五、教学反思反思:1、如何兼顾新课程“新”的特点与保证教学质量?2、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以扬长避短?措施:1、注重基础、突出重点,与课堂提问和学生探究紧密结合。2、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优化课件质量,注意速度,注重落实。谢谢指导!湖南祁阳四中陈晗祖国统一大业二、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三、教法学法四、程序设计五、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一新教材必修一第23课,讲述的是“一国两制”和港澳台问题。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当今的重大现实问题;既属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素材,又属于近几年高考历史的热点。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1、教材地位: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港澳回归的史实、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归纳“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材料和获得知识,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内容及实践。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港澳回归和相关材料,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一、教材分析⑴重点:“一国两制”理论及其在港澳问题的成功实践。⑵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对祖国完全统一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一、教材分析3、重点难点二、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本人所教的实验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较扎实;本节知识在初中的历史、政治甚至语文学科中都曾接触过,学生对内容比较熟悉。三、教法学法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自主生成知识,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⑴教法:以主线整合资源;以情境体验历史;以探究认识规律;以交流升华情感。采用情境教学、问题探究、分组讨论等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互助合作、探究释疑等来领悟历史,感受现实,以突破重点;通过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的一系列问题来突破难点。⑵学法:四、程序设计1、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我把教材整合为四个问题进行探究:港澳台的历史由来、一国两制的形成、港澳回归之路和海峡两岸关系历程。以“一国两制”为主线,把港澳台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基本思路是:情境引入——探究、体验——点拨升华——生成结论。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而奋斗。——胡锦涛国庆60周年讲话2、教学过程⑴导入新课:主席讲话⑵新课探究探究一:港澳台历史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的《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英国强迫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今统称新界),租期为99年。澳门是我国被外国殖民者占据最早、时间最长的地区。1553年,葡萄牙人借晾晒被水浸湿的货物为由,进入澳门,后贿赂官员开始在澳门长期居留。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