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后现代主义与工业设计.ppt

发布:2019-02-18约2.92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与工业设计 小组成员:蒋佳肖、李韩、张元 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设计进入了多元化的时期,通过六七十年代对现代主义的设计的反叛和新的设计风格的探索,工业设计领域呈现出多种风格和探索并存的真正多姿多彩的局面。从那时至今,工业设计表现为两大主要特征: 一是现代主义设计被否定、抛弃之后,设计师试图能在现代主义设计基础和结构之上找到一条适合新时代和人们审美心理的发展之路。 二是对于设计观念和设计理念的更深层次探索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设计风格及表现 1、高科技风格 2、过度高科技风格 3、极少主义风格 4、解构主义风格 5、微电子风格 6、“软高科技”设计风格 7、新现代主义风格 任佐·皮阿诺和里查·罗杰斯1997设计的蓬皮杜文化中心和1986年设计的洛依德保险公司大厦 在工业产品设计中,高科技风格派喜欢用最新材料,尤其是高强钢、硬铝或合金材料,以夸张、暴露的手法塑造产品形象,常常将产品内部的部件、机械组织暴露出来,有时又将复杂的部件涂上鲜艳的色彩,以表现高科技时代的“机械美”、“时代美”、“精确美”。 1984年意大利设计师马内奥·波特设计的金属椅子 1987年英国设计家诺尔曼·福斯特设计的小几 日本设计师Shigera Uchida 于1989年设计的August (八月)椅子 过渡高科技风格 过渡高科技风格,又称“改良高科技风格”,是一种对具有工业化特征的高科技风格的冷嘲热讽、戏谑和调侃,具有高度的个人表现特点。 1983年由杰拉尔德·库别斯(Gerald Kuipers)设计的桌子 1985年由朗·阿拉德(Ron Arad)设计的“混泥土”音响组合 1987年由加塔诺·皮斯(Gaetano Pesce)设计的小茶几 极少主义风格 极少主义风格(Minimalism)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盛的设计风格。其特征是一种美学上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少到不能再少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受米斯·凡·德·罗 “少则多”的思想和影响发展而来的。这种风格的工业产品,特别是家具,具有简单的结构,比较生硬的表面处理特点。 法国设计家菲力普·斯塔克设计的折叠式桌子 解构主义风格 所谓解构主义是对结构的破坏和分解。解构主义作为设计形式最先在建筑领域开始,其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人物是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和彼得森·埃森曼。1974年出生于加拿大的盖里,堪称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风格的建筑设计家 . 弗兰克·盖里 设计的洛杉矶迪斯尼音乐中心 弗兰克·盖里 设计的“摔碎片”制作的鱼形灯 和盖里椅 微电子风格 微电子风格是因为技术发展到电子时代,造成大量新的采用新一代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唱片的电子产品不断涌现而导致的新设计范畴和风格。其重点在于如何把设计功能、材料科学、人体工程学、显示技术与微型化技术相统一,在新产品上集中体现出来,达到良好的功能和形式效果。 德国西门子公司1988年设计的便携式通讯中心 软高技设计风格 80年代中期,出现的所谓“软高科技”设计风格,是试图通过由曲线的形态和热烈的色彩,改变高科技硬件过多的生硬面孔。这种设计风格在产品设计中主要表现在:以明亮活泼的色彩代替冷漠的黑色或灰色;以光洁、平滑、流畅的曲线和圆角代替生硬的盒式外壳;以塑料等亲切轻便的材料代替金属等冷漠的材料质感。 新现代主义风格 新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对于现代主义进行重新研究和探索发展的设计风格,与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主义的冷嘲热讽相反,新现代主义是坚持现代主义的传统和原则,完全依照现代主义的基本语汇进行设计,而根据需要加入了新的简单形式的象征意义。因此,新现代主义风格既具有现代主义严谨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特点,又具有独特的个人表现和象征特征。 美籍华人贝聿铭于1989年设计的罗浮宫入口——“水晶金字塔 孟菲斯反设计运动对意大利的设计发展的影响 60年代意大利即已开始引导世界设计新潮流,到70年代独具特色的意大利设计甚至已逐渐取代斯堪的纳维亚之风,成为世界设计一个非常流行的风格。80-90年代,意大利在保持其世界工业设计领先地位的同时,将其固有的设计传统与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那就是轰动世界的曼菲斯设计运动的产生及意大利设计师多姿多彩的设计探索。 1981年,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带领7位年轻设计师,在米兰成立了后现代主义设计中最有影响的组织——曼菲斯集团。曼菲斯的设计作品甚多,可谓五花八门,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多半是试验性的。 索特萨斯1981年设计的书架餐具柜 马都顿设计的名为“裸鸟”的大壶 1981年马丁·伯顿设计的“超级”灯 彼特·歇尔(Peter Shire)于1981年设计的“Brazil”桌子 马内奥·波特(Mario Botta)在1982年设计的第二(Second)椅子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