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分析总复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经济统计分析总复习 * 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利用例子中给出的资料,用三种方法计算该地区的GDP。 GDP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常住单位活动总成果的一种计量,它可以从总体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规模、综合实力。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常住单位为社会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含服务)的价值总量,从最终使用的角度看,GDP包括:(1)用于消费的产品(含居民个人消费与政府公共消费);(2)用作投资的产品(含固定资产投资与库存增加投资);(3)净出口产品(出口-进口)。 GDP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常住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从生产的角度看, 各单位增价值=总产值-中间消耗价值 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 各单位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固定资产折旧十营业盈余 * 项目 数额 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 所得税 营业盈余 固定资产折旧 8 520 2 370 360 2 297 980 项目 数额 居民个人消费 政府消费 社会总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库存增加 净流出(流出-流入) 7 080 1 820 5 107 4 700 407 160 部门 总产值 中间消耗率(%)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运输业 商业 服务企业 政府服务行政事业 5 450 22 240 3 058 650 1 615 1 606 1 608 36 72 70 22 48 27 28 * 解:1.按生产法计算: GDP=总产值-中间消耗 =5 450(1-36%)+22 240(1-72%)+3 058(1-70%) +650(1-22%)+1 615(1-48%)+1 606(1-27%) +1 608(1-28%) =14 309.54(万元) 2.按收入法计算: GDP=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固定资产折旧十营业盈余 =8 520+2 370+2 297+980 =14 167(万元) 3.按支出法计算: GDP=最终消费支出十资本形成总额十货物和服务的净流出额 =(7 080+1 820)+5 107+160 =14 167(万元) * 二、什么是国民总收入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国民总收入又称国民生产总值反映本国的常住单位通过初次分配得到的全部要素收入(含财产收入与劳动报酬)的总和。 国民总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各机构部门的总收入=本部门的增加值+国内财产净收入+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反映经过分配与再分配最终形成的本国常住单位可用于消费与储蓄的收入的总和。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各机构部门可支配收入=各机构部门总收入十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经常转移收支属于再分配性质的收支包括:收入税、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 * 三、图示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是Dr.M.O.lorenz提出的一种利用把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曲线研究社会财富和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的图形。其纵轴是收入或财富的累积频率,横轴是人口的累积频率。 基尼系数是用来反映收入或财富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可根据洛伦兹曲线来定义。一般认为,基尼系数低于0.2表明分配高度平均,0.2-0.3相对平均,0.3-0.4大致合理,0.4-0.6差距过大,0.6以上严重不平等。 * 图中的曲线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即洛伦兹曲线,对角线为绝对平等线,横轴与右纵轴构成绝对不平等线。用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等线所包围的面积A对比总面积(A+B),计算基尼系数,以它衡量收入分配的平等与否。基尼系数值越小,即实际收入分配曲线越靠近绝对平等线,则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基尼系数值越大,即实际收入分配曲线越靠近绝对不平等线,则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人口(%) 收 入 (%) 绝对不 平等曲线 * 四、什么是消费率什么是储蓄率两者之间关系如何? 消费率反映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支出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储蓄率率反映一定时期内总储蓄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或GDP、GNI) 储蓄率=储蓄总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或GDP、GNI) 当储蓄率与消费率军医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为依据计算时,储蓄率=1一消费率,两者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 五、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它有什么变动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