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题16美苏争锋学案含解析.doc
PAGE
9-
课题16美苏争锋
课程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相识美苏冷战对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基本框架
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根本缘由
随着斗争的结束,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冲突日益加剧
实力对比
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对外政策
美国凭实力力图“领导世界”;苏联出于民族利己主义的考虑,推行大国沙文主义
雅尔塔体制的内容
(1)战胜德、日法西斯,铲除两国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3)建立联合国;(4)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等。
二、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
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过程:
美国
苏联
政治方面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起先的标记)
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方面
1947年提出马歇尔安排
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方面
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记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安排的差异
(1)“杜鲁门主义”公开宣称遏制共产主义;马歇尔安排实行比较隐藏的方式。
(2)“杜鲁门主义”侧重政治方面;马歇尔安排侧重经济方面。
三、美苏冷战的影响
1.消极影响:
国家分裂
德国分裂: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局部“热战”
朝鲜斗争和越南斗争
核危机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主动影响:
(1)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开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阅历,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冷战”与“热战”
(1)“冷战”:是指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干脆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
(2)“热战”:是指在“冷战”的大环境中实行的军事行动,不是“冷战”的结束,而是“冷战”的扩大。例如:朝鲜斗争和越南斗争是“热战”,但又均属于“冷战”的范畴。
探究点一比较“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安排
1.“杜鲁门主义”提出的目的
材料1946年1月,杜鲁门起先对苏联实行强硬的看法,他说:“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再作任何妥协……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1946年6月,58%的受调查者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50年11月上升到81%。1948年1月,83%的人主见停止同苏联的贸易,67%的人主见制止苏联的扩张。
思维交互:依据材料,说明“杜鲁门主义”提出的干脆意图和真实目的。
提示:“杜鲁门主义”表明美国已经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起先向苏联及世界共产主义国家进行敌对行动。美国以意识形态的辞藻掩饰了美国全球扩张的企图。从材料中的数据看,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有其历史必定性。
2.马歇尔安排的目的
材料电影《我们酷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扬马歇尔安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其次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斗争的苦痛。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救济,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复原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思维交互:依据材料,说明马歇尔安排的干脆目的和真实意图。
提示:马歇尔安排帮助复原欧洲经济,同时也是美国限制欧洲的工具。
3.“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安排的关系
材料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美国政府的将来救济,应当不仅是救济,而是彻底的治疗。我们信任任何政府诚意帮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救济。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高校的演说
思维交互:依据材料,指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安排的共同目的。二者有何区分?
提示:共同目的: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气,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区分:“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反共;而马歇尔安排则采纳隐藏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限制西欧,进而遏制苏联。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安排的异同
1.相同点:
(1)背景:都出现在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