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高考复习之议论文结构建构突破-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实战分析与素材运用(全国通用).pptx

发布:2025-03-27约6.29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考议论文结构模式构建突破

——以高考真题为例;梁启超先生云:“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首次,阶梯之有依也。”即写作文应把谋篇布局,即作文的结构放在首位。

在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对作文结构也有着明确的要求。其中,一等“结构严谨”的评分标准是:行文思路清晰,开头、结尾、中间段落衔接过渡自然,详略安排恰当,有伏笔照应,全文结构严密完整。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论据充实,构思新巧。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引论”是提出问题的部分。“本论”是分析问题、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可以论述几个问题,也可以论述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根据本论部分分论点的设置情况,可分为横式结构(分论点并列或对比)和纵式结构(分论点层进)。“结论”是解决问题的部分,是文章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通常放在文章的最后,与引论相呼应。

典型的议论文一般是六段,基本整体结构为:第1段,引材+评材+观点句;第2段,分论点①+论证的主体段落1;第3段,分论点②+论证的主体段落2;第4段,分论点③+论证的主体段落3;第5段,联系现实;第6段,结尾,扣题总结(50字左右)。;议论文整体结构模式一般都是总分式;并列式结构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

历来我们都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明清楚,可以择其中从不同侧面来展开。

常见问题

1.分论点角度不统一,有的从“是什么”角度,有的从“为什么”角度,有的是从“怎么办”角度,逻辑混乱。

2.分论点没有围绕中心论点拟写,无法起到论证作用。

3.分论点本身存在逻辑问题,不合情理。

4.分论点之间重复交叉,关系不清。

;典例导航1:;结构提纲示例:星星渺小也可散发光芒(结构并列式);“并列式”布局主要包括三种情况:;3.途径并列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立,事物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展、变化。石头固然不可能孵出小鸡,鸡蛋也必须有一定的温度才能孵出小鸡。剖析事理得以成立的条件或者说“途径”,也就是由“怎么办”入手,将多个相互并列的分论点逐一罗列,这也是常用的结构方式之一。

例如宋代学者罗大经写有《勤有三益》一文,作者为了说明“为人当勤劳”这一观点,从“创财”“健体”“修身”三个角度逐一道来,勤劳“可以免饥寒也”“可以远邪辟也”“可以致寿考也”三个主干句言简意赅,令人印象深刻。;典例导航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几千年来,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

请以“历久弥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本次训练重点是完成分论点的拟写)

分论点示例1:(理由并列)

或深邃,或精妙,或可启智润心——能“历久”,因其价值。

或挖掘,或拓展,或赋时代新意——能“弥新”,因其传承。

一拿来,二深究,三须挺膺担当——让价值“历久”而重现,让传承因时而“弥新”。;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分论点示例2:(内涵并列)

历久弥新,是对古老经典价值的认可。

历久弥新,是对思想文化传承的坚守。

历久弥新,是对中华文化创新的追求。

分论点示例3:(途径并列)

古代经典,常读常新,用智慧的甘霖浇灌我们的心灵。

思想文化,常用常新,用正确的方向指引我们的方向。

民族精神,恒古常新,用伟大的魄力铸就时代的辉煌。;使用横向并列式结构要注意的几点:;典例导航3;行文结构展示:

开头:让我感触最深的,则是鲍叔牙!

分论点一:不以贫贱易相知,赤子之心待友朋。鲍叔牙这份待人以诚的澄澈,让我心仪。

分论点二:唯才是举无偏私,慧眼仁心伯乐情。鲍叔牙这份知人善荐的睿智,令我钦佩。分论点三:爱国忠君存大义,甘居其下大格局。鲍叔牙这份家国情怀的赤诚,令我震撼。结尾:君子之风,是叔牙之澄澈,叔牙之善荐,叔牙之赤诚。此风,恢恢乎天地之间,千年浩荡不绝,百代仍未磨灭!

;【主体段展示】

不以贫贱易相知,赤子之心待友朋。鲍叔牙这份待人以诚的澄澈,让我心仪。谁不想拥有一份真知相待、披肝沥胆的友情?高山流水遇知音,管鲍之交情义真。管仲何其幸运,有这样一位挚友。你微贱为物所役时,我来支援;你为小吏而被罢免时,我来安慰;你带兵打仗行为为士兵所猜忌时,我来安抚军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