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美无处不在》教学设计.doc

发布:2025-03-14约1.3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NUMPAGES3

《美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摄影作品、图片或亲临大自然细致观察,感受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2.通过欣赏、品评,感悟艺术家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领悟发现美、感受美的前提是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件事物,能更加关注生活细节。

3.观察蔬果、昆虫的切面、局部在微距之下的美,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表现自己熟知的事物。

4.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对生活充满热情,在生活中时时能感受美的存在。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摄影作品、艺术作品,亲临自然,感受美是无处不在的。

难点:将欣赏到和感受到的美用一种特殊(简单易行)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课前准备

(学生)一张自认为美的照片或图片、一种自己喜爱吃的蔬果、彩色画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棵卷心菜或一个甜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介绍自己带来的照片或图片,说说美在哪里。

2.摄影作品欣赏,深入感受。

(1)课件展示,学生欣赏。

第1组:箭扣长城。

第2组:动植物。

第3组:水乡。

第4组:白桦林。

(2)分组欣赏、讨论。

①从摄影作品中感受到什么?

②同一题材的几张摄影作品看起来有什么不同?

③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角度进行拍摄?

④欣赏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疑问?

(3)小组派代表谈谈体会和感受。

3.欣赏齐白石的《蜻蜓、莲蓬》。

(1)提问: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介绍齐白石和他的《蜻蜓、莲蓬》。

(3)再来看看这幅画,有没有新的感受?

4.齐白石先生把对生活的感受都表现在自己的画上,让我们学习一下,用画来表现平时非常熟悉的一件东西。(出示实物:卷心菜或甜橙。)

(1)请你说说眼中的它。(学生各抒己见。)

(2)看三幅图片。(整个轮廓、侧面的切面、横向的剖面。)

(3)看过图片有何感受?

(4)小结:对于熟悉的事物,如果从一些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5.学生练习,表现感受。

(1)用画笔从不同角度表现自己带来的蔬果。(在切开蔬果时注意用刀安全。)

(2)作品展示,互评。

五、相关资料

1.齐白石《蜻蜓、莲蓬》,约20世纪30年代初期,135.5×33厘米,纸本水墨设色,轴。

整张画只见两枝枯干的莲蓬、一只蜻蜓和一行题款。莲蓬相交成X形,看来颇不舒坦,但是齐白石将款落在斜伸的莲蓬枝根部,又在其上画了只蜻蜓,大大平衡了整个空间,也带给了画面活力与趣味。

这幅画表现了齐白石变法成功的“工写结合”。莲蓬是以大写意完成,而那只蜻蜓则是用半工半写的方式来表现。极工与极简两相对照,有着强烈的趣味性。

2.箭扣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28公里的黑陀山自然风景区,东与慕田峪长城相接,可与古北口、山海关衔接,西与黄花岭长城相接,可与八达岭衔接,是一段20多公里长的唐代、明代长城。这里长城多修于险峰断崖之上,雄奇峻峭、气势恢宏,走势极富变化和韵律。

箭扣,这个名字可以说是最富想象力的长城地名之一,它足以让所有长城地名中的岭、关、峪、台等字眼都黯然失色。成语中“如箭在弦”多用于描述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而此处一个“扣”字,实在是发挥出汉字的优势,很自然就会令人想到大敌当前,扣箭在手严阵以待备战阵前,与长城这道伟大的军事防线联系在一起,实在是绝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