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春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同步教学课件-18 阿炳在1950 (共24张PPT).ppt

发布:2017-05-31约2.87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8课 阿炳在1950 八年级下册 盲人音乐家阿炳,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同学们,你们知道阿炳的故事吗?他的那首千古绝唱《二泉映月》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呢?今天就跟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了解这一发展历程。 阿炳简介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4岁丧母,21岁患眼疾,35岁双目失明,早年曾当过道士。由于和民间艺人切磋技艺并用民间音乐改造道教音乐,因而被逐出道教,成为街头流浪艺人。 代表作品 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和《昭君出塞》。华彦钧的演奏技艺早在青年时期已为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他又广泛地向民间音乐学习,并且能超脱狭窄的师承和模仿,再加上他颠沛流离的生活遭遇,因而形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二泉映月》最开始为无标题音乐,是阿炳经过长期的修改演绎,结合自己坎坷的一生逐步发展形成。 《二泉映月》的影响 ⑴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交响乐团演奏过。 ⑵ 有人说:如果贝多芬创造了西方音乐的《命运交响曲》,那么阿炳就创造了东方音乐的二胡《命运交响曲》;《二泉映月》是中国二胡比赛的必奏曲。 阿炳被抢录下来的作品有几首,最著名是什么? 阿炳被抢录下来的作品六首: 《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1950年对于阿炳是怎样的一年? 1950年,对于阿炳来说,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中,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音乐教授来到刚刚解放的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正是这次录音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并使《二泉映月》得以名垂音乐史册。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950年秋天……我们已无缘听到了。”)这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A、《二泉映月》被发现的过程。 B、阿炳因自编自演《金圆券害煞老百姓》被勒令不准再公开场合卖艺。 C、阿炳的坎坷人生和艺术生涯。 D、阿炳的性格特点。 在写法上,本段有什么特点 A、用倒叙的方法引出《二泉映月》被发现的过程。 B、用插叙的方法介绍阿炳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 总结第一段:写1950年秋,中央音乐学院两位教授到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的演奏录音的缘由,并用倒叙、插叙穿插介绍了阿炳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以及他敢叛逆、有骨气的性格。 第二部分(“1950年9月2日……催弟也随之而去。”) 这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 写录音的经过和录音三个月后阿炳去世。 录音的经过重点写了什么? 写录制《二泉映月》的经过,简略写录制其他五首曲子。在写《二泉映月》时又重点写了“倒带”时,阿炳听自己的演奏录音,阿炳欣喜、高兴的神情和动作。他为自己的音乐有了传承的机会而激动不已。 小结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的经过,并简单介绍了录音三个月后饱经沧桑的阿炳吐血病故。 录音的缘由 交代阿炳的身世 阿炳的艺术才华 倒叙 插叙 录音的经过 著名人士回忆录音的情景 《二泉映月》命名的经过 录音的结果 抢录《二泉映月》的意义 成为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经典曲目 第三部分(“这六首被抢录下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二泉映月》已成为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经典曲目。”),主要写抢救《二泉映月》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相关经过和意义,并说明它已成为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曲目。 文章主旨 文章主要通过介绍阿炳在世的最后一年,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音乐家来到刚解放的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的经过,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赞扬了阿炳饱经沧桑却仍然坚强不屈的性格。 这六首被抢录下来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文中这两个绝唱的意思一样吗?如果不同,请分别解释: 不一样,第一个是指阿炳死前最后的演奏。第二个是造诣最高的意思。 本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本文叙事上的最大特点是:由多个人、多角度的叙事。增强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实性;众多的人物的同期声采访既增添了历史感,也增添了现场效果;同时增加了电视画面的可看性。解说词中又综合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