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绩有效途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主讲人:孙雪荣
????????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见,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学的一个基础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主动参与
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在从事学习活动中,有浓厚的兴趣,就可以使他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并且推动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
(一)快乐教学法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于1854年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认为通过玩中学、乐中学的教学方式和生动活泼、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达到“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理想境地”
1、钻研教材,挖掘其中快乐因素。如:教《纸船和风筝》一课时,可采用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理解的松鼠和小熊的性格特点去朗读,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了知识;再如教《从现在开始》一课时,可根据课文自身的特点——童话体裁采用表演的形式进行创造性复述课文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猫头鹰、袋鼠、猴子等,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不受原文的限制,创造性地复述,启发学生们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最好用上动词、形容词、成语等,要说得连贯、通顺、具体、生动,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这样,学生创造想象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引游戏进课堂,寓教于乐。针对儿童注意力集中性差、不稳定好动好玩的特点,引游戏进课堂,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活泼有趣。如:在教春联、谚语、或名言时,就可采用做游戏的方法,让一名后进生说出上一句其他学生快速配对,看谁对得快。后进生在游戏中找到乐趣,找到自信。只要学生兴趣高,知识就能很快掌握。
3、组织多种学习竞赛。根据儿童好胜心、进取心强的心理特点,组织学习竞赛,用“奖小红花”、“盖小红章”等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具有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发挥智能潜力。如:课堂上只要敢于举手发言,就奖给一朵红花,只要写字认真就给盖小红章等等。总之,就是让学生们在没有负担、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去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合作”二字,而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习活动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
1、合理分组:一个团体内,每一个成员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完成的工作任务不同,因而,既需要具有不同智力水平的人,不同性格的人取长补短,才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我所带班级是低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比较弱。所以一般情况下我安排学生两人一组。男女差开,优秀生与后进生互补。
2、发挥功能:既然规范了学习小组,就应该充分发挥它的学习功能使小组成员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朗读课文时,可先在组内查读,由组长分工,每人分段轮读,全员参与,既练习了朗读,又理清了段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合作交往的机会。再如在写字课上,写完字后先在组内互评,及时发现同学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夸夸他或及时指正。使学生在赞扬与激励中快速进步。
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就会增强。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便水到渠成了。
二、遵循认识规律,突出学生为主体
1、以自学为主体,增加学习分量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语文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充分的讨论时间、充分的读书时间、充分的作业时间。学生读懂的,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教师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他们试着讲;学生不懂的,教师精要地讲。
2、以探究为目的,培养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1)学会求异思维。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位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如教《清澈的湖水》课时,最后一段写到:“小洁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教师引导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给故事加个合理的结尾,有的学生说:“小洁看到了垃圾箱,赶忙跑过去把面包纸扔进去”;有的学生说:“他看到了那个扔香蕉皮的小男孩,跑过去告诉他要爱护环境”,还有的学生说:“小洁好像看到湖水又变清澈了”,学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