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体解剖学-凃欣-课件 5.心脏生理.ppt

发布:2017-04-05约1.06万字共10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凃 欣 心脏生理 心肌组织特性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工作心肌细胞 收缩性 传导性 兴奋性 自律心肌细胞 自律性 传导性 兴奋性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工作细胞(working cardiac cell): 心房肌和心室肌 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无自律性 自律细胞(特殊传导系统): 窦房结P细胞(pacemaker cell) 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 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功能基本丧失 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末梢浦肯野细胞 按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特性,去极化速率的不同 快反应细胞:快反应动作电位引起快速去极化的心肌细胞 (心房肌/心室肌细胞,浦肯野细胞) 慢反应细胞:慢反应动作电位引起缓慢去极化的心肌细胞 (窦房结P细胞,房室结细胞)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 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Transmembrane potential) 静息电位:正常心室肌细胞的Rp为-90mv,其形成机制与骨骼肌和神经纤维相似 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与骨骼肌、神经纤维明显不同,其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升支与降支不对称,整个过程分为0、1、2、3、4五个时相 工作心肌细胞 静息电位的形成 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0期(去极化) 1期(快速复极初期) 2期(缓慢复极期) 3期(快速复极末期) 4期(恢复期) 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90mv 2.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1) 除极过程:0 期(phase 0) 跨膜电位:-90mv ? +20 ~ +30mv (超射) 开放时间:仅1 ~ 2ms 除极幅度:120mv 最大速率:200 ~ 400v/s 2. 动作电位(AP) (2)复极化过程:1,2,3期 (200?300 ms) Phase 1 (快速复极初期) 跨膜电位: +20 ~ +30mv ? 0mv 开放时间:10ms Phase 2 (平台期) 跨膜电位:0 mv 等电位(心室肌主要特征) 开放时间:100 ~ 150 ms Phase 3 (快速复极末期) 跨膜电位: 0mV?-90mV 开放时间:100 ~ 150ms (3) 静息期 (Phase4):恢复期,-90mV,离子转运活跃 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机制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细胞在兴奋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变化的过程 产生机制:多种离子通道,波形复杂 电流方向:以正离子流动方向命名 内向电流:膜外正离子内流/膜内负离子外流?膜内电位正性转化?去极化 外向电流:膜内正离子外流/膜外负离子内流?膜内电位负性转化?复极化/超级化 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 心室肌细胞的RP为-90mv,其形成机制与骨骼肌和神经纤维相似 静息时:膜对K+的通透性较高? K+平衡电位 膜对Na+的通透性很小? Rp K+平衡电位 K+通道 平衡电位:浓度梯度/电压梯度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 (1) 0期:-90mV ? +30mV 电压门控Na+通道部分开放?少量Na+内流?膜轻度去极化?阈电位(-70mV)?Na+通道大量开放?再生性Na+内流? Na+平衡电位 Na+通道是快通道,开放时间1~2ms 快反应细胞:以Na+通道为0 期去极的心肌细胞 快反应动作电位:快反应细胞形成的动作电位 Na+通道阻断:河豚毒(TTX) (2) 1期:+20~+30mv ? 0mv 快Na+通道关闭,瞬时性外向K+通道激活(Ito)? K+快速外流 (3) 2期:0mv等电位 Ca2+内流和Na+内流(少量),K+外流?平衡状态 Ca2+通道是电压依赖性慢通道 Ca2+通道阻断:Mn2+,verapamil (4) 3期:0mV? -90mV 快速复极末期,Ik通道,K+外流 (5) 4期:活跃的离子转运,Na+-K+泵,Na+- Ca2+交换 0期:Na+通道 1期:K+通道 2期:Ca2+ ,Na+和 K+通道 3期:Ik通道 4期:Na+/K+,Na+/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