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作业中的育人功能.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思想品德作业的育人功能
学校:黄陂区塔耳中学
姓名:张么林
电话Q Q:970241149
谈谈思想品德作业的育人功能
提到思想品德学科的作业功能,人们往往会从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应对中考的角度考虑,常常忽视其德育功能。事实上,无论是从作业的设置,还是从内容、评改等方面审视,作业都有举足轻重的德育功能。而思想品德课程知行统一的目标要求,更使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德育功能的发挥。如何发挥思想品德课作业的育人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内容上的设计上要突出育人功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现代社会是信息膨胀、知识爆炸的社会,互联网飞速发展,多媒体争奇斗妍,各类资料铺天盖地……而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尚有待提高,如果作业的选择不注意避免负面作用,就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使学生形成错误认识。所以要慎用反面材料,防止产生负面效应。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主体自身的独特体验过程,离开了学生的自我体验,正确的行为规范就不能真正内化。在当代青少年中,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脱节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因而在教育中的理论联系实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不仅需要成人的引导,更需要在体验中获得感受。
比如,我们多次呼吁,要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但是实际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大街上,一群顽皮的学生对残疾人不协调的举动进行模仿。也许,学生并没有恶意,只是觉得好玩。但这对原本就很脆弱,敏感的心灵的刺痛,是我们正常人难以体会。只有当我们正真走进他们的心灵,才会切身地感受到他们面临的种种难题,感受到他们的自信和顽强,并由衷地发出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为此,在学习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作业:让学生们堵上耳朵,蒙上眼睛,或绑上其中的一只手脚——体验残疾人的难处!通过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他们发现:原来,有了声音、色彩、灵活的四肢,世界才变得这样动听和亮丽;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幸运和幸福!而残疾人,他们生活着,是多么的不容易,需要多大的勇气、毅力去克服一切的不方便,而面对周围人不善意的举动时,会是多么的伤心。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我们的学生还会不尊重残疾人吗?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懂得了什么是自强不息,什么是责任。这种感受,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刻骨铭心,终生难忘,更是德育的升华!
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即使有一些正确认识和良好情感,但要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内化为稳定的行为,仍要有一个过程,学生中难免有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平时注意将课本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设置作业,帮助他们纠正不良行为,这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针对学生进餐浪费比较严重情况,在学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内容后,我布置学生注意观察进餐情况,观察食堂餐桌、地面、结合所学内容,写一份观后感。对于浪费现象,许多学生平时并不在意,通过这份特殊作业,学生感到了平时不经意造成的浪费是多么的触目惊心,进餐浪费现象随之减少。又如,刚进校,过寄宿生活时,许多学生花钱前松后紧,往往未到月底,钱已花完。在学习“学会合理消费”有关内容时,我布置了“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制定计划、定期汇报”的作业,几个月下来,学生逐步合理、正常对“金钱”“消费”也大多有了自己的正确认识。
道德行为是学生道德品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学生的道德实践表现出来,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强化的。因此,道德实践是学生完成道德内化过程,形成良好品德的关键环节,教师弃置践行练习,对规范学生道德行为,使之养成良好品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课堂明理的基础上,常布置一些行为作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亲身体验,深化认识,优化行为。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我爱我家”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环节: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肖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用课外调查的形式了解父母的生日、爱好,这是一种爱父母、爱家庭的体现。我还设计了把你们一家人快乐生活的情景画下来这一环节。用绘画艺术的美来表现家庭生活的美,学生在构思的过程中,把现实生活通过回忆、体验的过程,也是一种关心父母的具体行为指导。
二.作业的布置上要强调育人功能,体现坚持量力适度的原则。
适度的作业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锤炼学生勤学苦练、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意志品质。而作业的设置过多则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特别是作业难度过大,数量过多,不仅会加重学生负担,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使其产生害怕、厌恶、抵触情绪。如果教师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再施以种种压力,则有可能会造成师生情感的疏远、对立,引发诸多不良行为,甚至会使他们逃学、弃学,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一定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