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分子印迹技术在荧光检测中的应用.pdf

发布:2023-01-02约2.14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一、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 (MIT )是基于抗体与 抗原或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与原理,制备 具有特异性分子识别能力的三维交联聚合 物的过程,所制备的产物称之为分子印迹 聚合物 (MIPs)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原 理 去除模板分子 印迹聚合 形成印迹位点 预聚合体系 溶液前驱体 模板分子 功能单体 1. 功能单体—模板分子 2. 交联剂固定 3. 脱去模板分子 分子印迹技术的特点及应 用 分子印迹技术因其具有构效预定性、制备方法简单、 良好的稳定性、高效选择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受到了科 研工作者的关注,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如固相萃取、 催化、膜分离和传感器等。 催 化 膜分离 广泛 应用 固相萃取 化学传感器 色谱分离 二、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 分子印迹技术与荧光材料相结合所制备的复合 材料称之为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材料,当该材料与 模板分子结合时,特异性结合位点有选择性地结合 模板分子,荧光强度则随之发生变化,通过分子荧 光分光光度计的记录,可以实现对目标分子选择性 识别与荧光检测。 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特点 良好的光学 良好的稳定性 性能与信号 与高选择性 检测能力 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的分 类 有机染料分子印迹 荧光传感器 荧光材料 稀土材料分子印迹 种 类 荧光传感器 量子点分子印迹 荧光传感器 量子点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 CdTe量子点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的制备 形貌与光学性能 荧光稳定性与反应时间 120 min 内荧光强度的变化 复合材料对目标物的响应时间 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最佳检测时间为20min 。 荧光检测实 验 印迹传感器与非印迹传感器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三氟氯氰菊酯的 荧光光谱图及线性关系图 线性范围为0.1-16 µmol/L ,检测限为0.03µmol/L , 印迹传感器比非印迹传感器具有更好的特异选择性和 识别专一性。 实际样品分 析 不同浓度水平的水样中三氟氯氰菊酯的检出值 可以利用量子点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材料建立 一种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