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异常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

发布:2024-02-28约7.35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异常呼吸的观察与护理㈠异常呼吸的观察⒈频率异常⑴呼吸过速: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钟称为呼吸过速,也称气促。见于发热、疼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一般体温每升高1℃,呼吸频率大约增加3~4次/分钟。⑵呼吸过缓: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钟,称为呼吸过缓。见于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第30页,课件共49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⒉深度异常⑴深度呼吸:又称库斯莫呼吸,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以排出较多的二氧化碳调节酸碱平衡。⑵浅快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可见于呼吸肌麻痹、某些肺与胸膜的疾病,也可见于溺死病人。第31页,课件共49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⒊节律呼吸⑴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5~30秒),又开始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如潮水起伏。潮式呼吸的周期可长达30秒至2分钟。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及巴比妥药物中毒等。产生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只有当缺氧严重,二氧化碳积聚到一定程度,才能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恢复或加强,当积聚的二氧化碳呼出后,呼吸中枢又失去有效的刺激,呼吸又再次减弱继而暂停,从而形成了周期性变化。第32页,课件共49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⑵间断呼吸:又称毕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段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即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其产生机制同潮式呼吸,但比潮式呼吸更为严重,预后更为不良,常在临终前发生。⒋声音异常⑴蝉鸣样呼吸:表现为吸气时产生一种高调似蝉鸣样的音响,其产生机制是由于声带附近阻塞,使空气吸入发生困难。常见于喉头水肿、异物等。第33页,课件共49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⑵鼾声呼吸:表现为呼吸时发出一种粗大的鼾声,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积聚所致。多见于昏迷病人。⒌形态异常⑴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增强:正常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由于肺、胸膜或胸膜壁的疾病,如肺炎、胸膜炎、肋骨骨折、肋神经痛等产生的剧烈的疼痛,均可使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增强。第34页,课件共49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⑵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正常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如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等使膈肌下降受限,造成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⒍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及体征,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表现为呼吸费力,可出现发绀、鼻翼扇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临床上可分为:第35页,课件共4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关于异常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第1页,课件共4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的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评价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正常情况下,人的生命体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变化很小;但在病理情况下,变化却极其敏感。护理人员通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因此,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第2页,课件共4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㈠体温过高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是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使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导致发热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较常见,主要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由病原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引起,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引起的吸收热、变态反应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引起的中枢发热等。⒈发热程度的判断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第3页,课件共4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低热37.3~38.0℃(99.1~100.4℉)中等热38.1~39.0℃(100.6~102.2℉)高热39.1~41.0℃(102.4~105.8℉)超高热41℃(105.8℉)及以上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100.4~102.0℉),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小时常导致休克及严重并发症。体温高达43℃(109.0℉)则很少存活。第4页,课件共49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⒉发热的临床过程发热的临床过程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⑴体温上升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主要表现: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疲乏不适,有时伴有寒战。体温上升的方式有骤升和渐升,骤升是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