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教案-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docx

发布:2021-09-25约5.5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单元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6课,是第九单元单元的开篇之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节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新中国成立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是下一节课 探索社会主义的保障。 本课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各领域的内容,内容繁多、知识繁杂。共分为四个子目,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政权的巩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第一子目主要讲述了从筹备到开国大典,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影响、《共同纲领》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所起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第二子目主要讲述了人民政权巩固的背景和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所采取的措施。第三子目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在外交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也可以看作是外交上巩固政权的重要举措。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可以适当整合教科书四部分的内容。第四子目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政治领域向社会主义过渡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毛泽东思想在过渡时期所起的指导性作用。在经济上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同时并举;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的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 二、学情分析 优势: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学生对新中国的成立、外交、一化三改造等内容相对了解,对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内容有了初步印象;新中国成立距今天较近,关于这段历史的书籍、影片较多,学生对这段历史耳濡目染。但是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专有名词一知半解,对许多概念理解不全,比如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性质。 劣势:但是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专有名词一知半解,对许多概念理解不全,比如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性质。同时学生可能会因为初中的详细讲授,在高中学习同样一段历史中会认为其枯燥,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另外本课将初中课本近两个课时的相关内容浓缩为一个课时,容量大,而学生已有知识碎片化,无法构建整体。 策略:教师应当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仔细研读初中课本,在授课时尽量精简初中已学习过的内容,让学生不会产生重复、枯燥的感觉,并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做出的努力。 1.唯物史观:通过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确立,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培养熟练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能够将本课内容(1949-1956)放到中国现代史的时空框架下进行整体分析,感悟新中国初期为巩固人民政权做出的积极努力; 3.历史解释:能够将新中国成立之时奉行一边倒的政策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虑,正确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历史背景和打破外交僵局的实际需要; 4.家国情怀: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深刻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培育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新生政权的主要举措; 教学难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的深远意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让学生猜测车牌为1949的空车用意何在。 教师: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英雄先辈们的艰苦斗争,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中国,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也更应该铭记英雄们,铭记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所做的一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26课的内容。 【学习新课】 首先介绍本课重要名词及课标要求 教师:本课共四个子目,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同学们这节课要重点把握的就是巩固政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的深远意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展示时空轴 筹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政协”)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21日,北平中南海怀仁堂 (2)主要内容: ① 毛泽东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致开幕词,指出…… ② 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确定首都、国旗、国徽、代国歌等 ③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为什么此时的新中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内仍有封建残余、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对谁民主?对谁专政?为什么? 《共同纲领》的地位: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④ 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成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