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511-2019 克氏原螯虾苗种捕捞与运输技术规程.docx
ICS65.150
B52
备案号:
江
苏
省
地
DB32
方标准
DB32/T3511-2019
克氏原螯虾苗种捕捞与运输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atchingandtransportationofjuvenilesofProcambarusclarkii
2019-01-12发布2019-01-30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3511—2019
1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友明、唐建清、李佳佳、严维辉、黄鸿兵
DB32/T3511—2019
2
克氏原螯虾苗种捕捞与运输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苗种捕捞、暂养、包装、运输等环节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养殖条件下的克氏原螯虾的苗种捕捞与运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T5361-2016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DB32/T1724-2011克氏原螯虾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GB/T26544-2011水产品航空运输包装通用要求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苗种
规格120尾~200尾/kg,附肢齐全、无病无伤、体表无附着物、活动能力强。
4苗种捕捞
4.1捕前准备
在苗种捕捞当天,饲料投喂量减半,宜在池塘中营造流水环境。新添加的微流水按GB11607和NY5361-2016中有关水质的要求执行。
4.2捕捞工具
捕捞工具较多,宜选用地笼网和手抄网。
地笼网:用聚乙烯网片与钢筋做成的长度为10m~20m的正方形软式网笼,笼口规格30cm×30cm,网目大小15mm~20mm,地笼的两侧均设有间隔式的诱虾洞,诱虾洞为啦叭状的倒须网口,地笼网的两端为圆锥形集虾网袋。
手抄网:由抄柄、框架、网兜三部分组成。抄柄宜用木杆或塑料管,直径3cm左右,长1m~2m;框架为圆形,直径50cm~70cm,用直径6mm钢筋制成;网兜用直径0.3mm的锦纶单丝编结而成。
4.3捕捞方法
4.3.1地笼网捕捞
捕捞时,将地笼网拉开放置于苗种养殖池内,空笼或在地笼网中加入一些鱼块、豆饼等引诱物均可。地笼网宜贴近池塘底部且放置平直,笼梢宜高出水面10cm~15cm。当天下午放笼,第二天清晨从笼梢
DB32/T3511—2019
3
中直接取虾。地笼网使用3d~5d后宜进行彻底冲洗,曝晒至少2h以上。在夏季气温高、地笼网中的克氏原螯虾数量较多时,宜每隔3h~4h收网1次。
4.3.2手抄网捕捞
捕捞时,用手抄网在水草或人工隐蔽物的下方捕捞,对水生植物区逐块抄捕,当虾进入抄网中,提起网兜,再将虾苗倒入暂养网箱中。
5苗种暂养
5.1暂养方式
捕出的苗种使用网箱进行暂养,网箱采用竹木结构,箱体宜用无结聚乙烯网片,规格3m×2m×1.5m,共分6片,上片留有3m×2m的网口,网口四周用拉链与箱体相连接;底片的网片网目为6mm~10mm,其他5片网目为15mm~20mm;箱体入水深80cm,配备充氧气石2~3个。
5.2暂养时间
以2h~4h为宜。
5.3暂养密度
以不超过1000尾/m2为宜。
6苗种包装
6.1包装
苗种的包装器具宜选用聚乙烯网布箱、塑料框或泡沫箱。
聚乙烯网布箱:框架大小为80cm×50cm×15cm,框架材料为细钢筋,直径6mm~10mm;先在网布箱内铺放一层5cm厚的伊乐藻,再将克氏原螯虾苗种均匀投放在水草上,每个网布箱宜装苗种6kg~8kg。
平口塑料周转筐:外尺寸为60cm×40cm×19cm,壁厚3mm,有网眼、可堆垛。先在塑料筐内铺放一层5cm~10cm厚的伊乐藻,再将克氏原螯虾苗种均匀投放在水草上,每个塑料筐宜装苗种6kg~10kg。
泡沫箱:以多孔塑料制成的箱式包装容器,外尺寸为50cm×50cm×30cm。先在泡沫箱底部铺放一层5cm~10mm厚的伊乐藻,再将克氏原螯虾苗种均匀投放在水草上,每个泡沫箱宜装苗种6kg~8kg。
7运输方法
宜采用干运法。
7.1空运
宜采用泡沫箱运输,应在泡沫箱沿顶部打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