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1685-2010 克氏原螯虾苗种工厂化繁育生产技术规程 .docx
ICS65.150B52
备案号:29308-2011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1685-2010
克氏原螯虾苗种
工厂化繁育生产技术规程
RulesofProductionTechnologyforRedswampCrayfishBreedingin
Factory
2010-12-20发布2011-02-20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2/T1685-2010
前言
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克氏原螯虾产业,规范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育操作,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编写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执行。
本标准由扬州市标准化协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扬州大学、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龙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扬州市金谷开发公司、扬州市农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家宏、王守红、寇祥明、李荣福、金银根、盖玉芳、毕建花、唐鹤军。
1
DB32/T1685-2010
克氏原螯虾苗种工厂化繁育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克氏原螯虾苗种工厂化繁育的产地环境、亲虾选择、亲虾选配和产卵、稚虾孵化、稚虾培育、虾苗捕获和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克氏原螯虾苗种工厂化繁育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产地环境条件
克氏原螯虾苗种工厂化繁育产地环境应符合GB/T18407.4-2001的规定。
4亲虾选择
4.1来源及要求
用于苗种工厂化繁育的克氏原螯虾亲虾应来源于两个以上不同的自然生长区域;选用种虾应壳体有光泽、附肢齐全、无病无伤、体格健壮;虾龄为(8~12)月大小为宜,虾体重量为30g左右。
4.2捕获与运输
4.2.1捕获
一般采用地笼捕获或人工抄网捕获。
4.2.2运输
将捕获的亲虾放置于同一规格、高约30cm左右的长方体周转筐中。周转筐应通风透气,且能阻止亲虾外逃。周转筐底部应铺设水草,装虾量不超过容积的2/3。装虾周转筐应层层堆积,不可错位,挤压虾体。周转筐应用绳索上下左右固定好后,用厢式货车运输。途中应经常用水喷洒。
5亲虾选配和产卵
5.1选配
2
DB32/T1685-2010
5.1.1性别分类
将选择后的亲虾分别按产地的不同进行性别分类,每个产地的亲虾都分为雌雄两个类群。
5.1.2性别选配
亲虾性别选配的比例:雌∶雄性比为(2~3)∶1;选配的原则:宜异地雌雄虾配组。
5.2亲虾交配与产卵
5.2.1产卵池要求
产卵池高1m左右、面积为(100~300)m2的露天水泥池为宜;顶部设置遮阳设施(栽植攀缘的绿色植物或布设遮阳网等);池底设置增氧设施;池上部设置给水设施,下部设置排水设施,进水口和排水口均用滤网封口;在池水中移植水花生等活体水草,水草所占水面面积达池面积2/3左右;池水深度保持在0.6m左右。
5.2.2产卵时间
8月中下旬将配组好的亲虾移入产卵池,到10月中下旬结束。5.2.3密度
亲虾投放密度以(10~15)只/m2为宜。
5.2.4饵料的配制与投放
亲虾饵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NY5072的规定。饵料的配制原则:植物性营养与动物性营养比例为3∶1。植物性饵料一般为水草、牧草、蔬菜、谷类及麸皮、饼类、豆粕等,动物性饵料一般为小杂鱼、蚯蚓、蚕蛹、鱼粉、骨粉、蚌肉、螺蛳等;饵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变化和亲虾的吃食情况酌情增减,原则上以投喂2h后吃完为宜。饵料日投喂2次,9︰00左右和18︰00左右各投喂1次,上午和下午的投喂量分别占日投喂量的30%和70%。
5.2.5水质控制
水源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池中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cm;水中的溶氧量保持在5mg/L以上,水中溶氧量较低时应开启增氧设施。
5.3疫病防治
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