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拍手歌》(说课稿)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_副本.docx
3《拍手歌》(说课稿)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_副本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拍手歌》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通过《拍手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他们对文字和语言充满好奇,但同时也表现出以下特点:
1.学生层次:班级内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熟练阅读简单的课文,但仍有部分学生在阅读和书写上存在困难。
2.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基本的汉字和词语,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基础语法知识,但对于诗歌、儿歌等韵律性强的文学形式,掌握程度不一。
3.能力水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对语言节奏、韵律的感知和把握能力有限,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待提高。
4.素质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良好,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5.影响分析:由于学生语文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对于《拍手歌》这样的韵律性强、内容活泼的课文,学习效果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以下几点: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拍手歌》课文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儿歌图片、动画视频,以增强课堂趣味性。
3.实验器材:无需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布置简单舒适的阅读环境,并准备黑板或电子白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拍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唱歌吗?有没有自己创作的歌曲?
3.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歌曲创作经历,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介绍《拍手歌》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这首儿歌的来源。
2.齐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拍拍手,笑哈哈”,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趣味性。
4.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拍手歌》的韵律,创作一首简单的儿歌。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共同评价,选出最佳儿歌。
3.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更多有趣的儿歌。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拍手歌》这首儿歌好在哪?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回答问题。
3.提问:如果让你创作一首儿歌,你会写些什么?
4.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拍手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提问:如果这首儿歌要唱出来,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唱?
3.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调整音准和节奏。
4.各小组展示合唱成果,全班同学共同欣赏。
六、总结提升(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要学会发现和创造美。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创作更多有趣的儿歌。
教学时长共计45分钟,各环节时间分配合理,符合实际学情,紧扣教学重难点,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教学双边互动良好,确保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儿歌创作:介绍一些经典的儿歌创作,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让学生了解儿歌的基本结构和发展历程。
-诗歌韵律: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韵律美,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帮助学生理解韵律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儿童文学:推荐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语言游戏:介绍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如“词语接龙”、“成语接龙”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在家或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了解儿歌和诗歌的背景知识。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儿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