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学教材(一).pdf
版册数
九上
湘教年级
学全
教
案(册)
第1章反比例函数
1.1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
值.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
(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
(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
示I吗?
【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念
(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
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用时间t(s)121137139143119
平均速度v(m/s)
(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
(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疗㊁(k为常数且kHO)的形
然
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
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可
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
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
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0.
【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
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已知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乙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em,则a与h的函
数关系;
收集F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乩文档
(2)压强p一定时,压力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