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
邢占军杨永伟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时代要求,是
农业农村现代化动能转换的现实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坚持中国
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有效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障碍,注重制度化体
系建构和完善,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突出守好两条底线、探索共富发展机制、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改进完善乡
村治理。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804(2022)05-0047-10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稳定,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
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
①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是在农村。对此,中
国共产党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并将其写入党章,旨在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目
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乡村振兴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成为近年来学界
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关于乡村振兴研究,主要有三种分析视角。一是从传统现代化角度出发,认为乡村振兴并非中国独
②
有,体现的是农村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从世界范围来看,城乡差别是现代化初中期存在的共性问题,
③
乡村振兴旨在缩小城乡差别,是国家进入现代化中后期必须实施的一项战略。英国、美国、韩国等发
作者简介:邢占军,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永伟,山东大学生
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专任研究员、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山东青岛,266237。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历史性成就与经验研究”(21JZD014)阶
段性成果。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人民日报》2021年2月21日。
②黄承伟:《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③徐勇:《论现代化中后期的乡村振兴》,《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第12期。
47
2022.5
①
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乡村振兴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二是从减贫治理角度出发,认为乡村振兴
②
是脱贫攻坚的接续战略,伴随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转变,需要建构长效稳定的相对贫困治理机
③
制。有学者将乡村振兴视作2020年之后推动长效减贫的重要支撑,从多维扶贫、城乡扶贫、制度扶贫、
④
社会扶贫等维度构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减贫治理的新框架。三是从乡村建设角度出发,认为乡村振
⑤
兴是中国乡村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系统应对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做出的战略选择。乡村振兴旨
在打破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建设的瓶颈约束,如人口外流、产业凋敝、福利缺乏、生态恶化等,是在新农村
建设基础上关于乡村建设理论的又一次伟大创新。⑥
⑦
围绕乡村振兴,学界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讨论,提出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