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DNA分离纯化技术.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美好明日 美好未来
质粒 DNA 分离纯化技术
? 质粒相关理论知识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 DNA 分子,其大小范围在 1kb 至 200kb 以上不等,以超螺旋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质粒主要发现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胞中,大多数质粒的宿主范围较窄,复制和转录或多或少依赖于宿主
编码的酶和蛋白质。质粒携带的一些基因赋予宿主某些特殊的表型,其中不少具有重要的医学和商业价值。
由质粒产生的表型包括对抗生素的抗性,产生抗生素、大肠杆菌素、肠毒素、限制性酶与修饰性酶,以及降
解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等。
在基因工程中质粒常被用做基因的载体,质粒提取也就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下
面简要介绍一下质粒 DNA 分离纯化的原理和技术,以及一些小窍门。
? 分离纯化原理和技术
从细菌中提纯质粒的方法很多,无一例外都包括以下三个步骤:培养细菌;收集和裂解细菌;纯化质粒
DNA。质粒抽提最常用的方法是碱裂解法,它具有得率高,适用面广,快速,纯度高等特点,已经成功应用
了 20 余年。
碱裂解法涉及三种主要溶液,分别是:溶液 I,50mM 葡萄糖/25mM Tris-Cl/10mM EDTA,pH8.0;溶 液 II,
0.2N NaOH/1%SDS;溶液 III,3M 醋酸钾/2M 醋酸。溶液 I 用于重悬菌体,EDTA 是一种二价金属离子的鳌
合剂,能够抑制 DNase 的活性。溶液 II 起裂解细胞的作用,NaOH 是强碱,SDS 是一种弱碱性的去污剂,
容易与蛋白质结合,临用前用新鲜的 0.4N NaOH 和 2%的 SDS 等体积混合。长时间的碱性条件会打断 DNA,
基因组 DNA 一旦断裂成 50-100kb 大小的片段就不会被沉淀下来,最后导致抽提的质粒 DNA 不纯,所以加
入酸性的溶液 III 用于中和碱,中和之后绝大部分的蛋白质和基因组 DNA 沉淀下来。接着用酚/氯仿/异戊醇
抽提除去残留的少量蛋白,然后醇沉淀质粒 DNA。经过上面的处理,沉淀下来的质粒基本上可以用于酶切
了。如果要用于更高级的实验,如转染,则需要做进一步的纯化,如 PEG 分级沉淀或 CsCl 超离心。
当然,碱裂解法也有缺陷:容易导致不可逆的变性,不适合大质粒的抽提。碱裂解法是很剧烈的方法,
质粒在碱性条件下会变性,时间一长,这种变性就成为不可逆的了。所以,要降低不可逆的变性,就要控制
好碱裂解的时间。碱裂解法不适合大质粒的抽提,原因也是因为该方法太剧烈,使超螺旋比例较低。文献推
荐的抽提大质粒的方法是温和得多的方法,缺点是得率要低一些。现在得问题是,大质粒的拷贝数本来就低,
如果抽提方法得率再不高的话,抽提起来就很费力了。如果注意到在碱裂解法中,超螺旋比例随着碱裂解时
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着粘稠度的增加而减低这个现象,完全可以使用碱裂解法来抽提大质粒的:增加试剂的
使用量,使加入 NaOH/SDS 液后,溶液在 1 分钟内就能变得很清澈;立即加入中和试剂。很多抽提大质粒
的试剂盒用的就是碱裂解法。
目前有很多商品化的质粒纯化试剂盒,大大方便了质粒 DNA 的提取纯化。绝大部分试剂盒都是基于传
统的碱裂解法,结合利用能够特异性吸附 DNA 的固相介质和洗脱质粒 DNA 的特殊缓冲溶液。有多种不同
的基质,比如玻璃、硅藻土等,最常用的是阴离子树脂如 DEAE(二乙胺乙基)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