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地理下册 6.1 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地理下册6.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在学生已掌握中国地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山西省长治市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包括长治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土壤类型以及主要农作物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农业布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探究长治市农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区域认知,培养其对家乡自然资源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识别长治市的主要地形地貌类型及其分布,理解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②分析长治市的气候特点,阐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③了解长治市的土壤类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讨论土壤改良和利用。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复杂的地形地貌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制约作用,以及如何根据地形特点进行农业生产规划。
②分析气候要素(如光照、热量、降水等)如何共同作用于农业生产,形成对农业生产条件的综合评价。
③探讨土壤类型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选择适宜的农作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地理教学挂图、地球仪。
-课程平台:学校地理教学平台,用于展示地理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山西省长治市地理环境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在线地图服务。
-教学手段:PPT课件、实物教具(如地形模型)、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山西省长治市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见之美。
2.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对于长治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有何了解?
3.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长治市的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地形地貌(5分钟)
-讲解长治市的地形地貌类型及其分布。
-通过地图展示,分析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生观察地图,小组讨论地形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气候特点(10分钟)
-讲解长治市的气候特点,包括光照、热量、降水等。
-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举例说明。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气候与农业关系的理解。
3.土壤类型(10分钟)
-讲解长治市的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讨论土壤类型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针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农业生产建议。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练习题,分享解题思路。
3.展示答案:学生代表小组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2.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提出与长治市农业发展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3.展示讨论成果:学生代表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长治市如何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特色农业?
2.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发展特色农业的建议。
3.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人地协调观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作业布置:布置与长治市农业发展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农业情况。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紧扣实际学情,凸显重难点,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实现教学双边互动。
六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长治市农业发展报告》:了解长治市农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
-《山西省农业地理》:学习山西省的农业地理特征,比较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差异。
-《中国农业发展史》:通过历史的角度,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演变过程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土壤学》:深入学习土壤的类型、性质和利用,了解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调查家乡的农业情况,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
-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找有关农业生产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科技动态。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当地农场、果园或农田,亲身感受农业生产过程。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