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方经济学第3章消费者行为.ppt

发布:2017-06-17约8.32千字共6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赵立辉 微 观 经 济 学 讲 义 LECTURES ON MICROECONOMICS 赵立辉 E-Mail: zhaolh@lixin.edu.cn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经贸学院 选择、效用、满足最大化(均衡) 第1节: 基本概念 欲望与效用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1. 欲望(wants\desire)和效用(utility) (2)效用——值不值——满足程度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和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主观感受);或者说物品和劳务在消费过程中能够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客观属性)。 效用的特性: A、主观心理性。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是一种心理感觉,没有客观标准。 B、无伦理性。效用本身无伦理学含义。 C、效用时空性。和时间和空间有关。 (但我们一般假定消费者消费相同数量的商品效用永远是一样的。) D、单项有限性。只能和自己比,无法和别人比。 E、再生性。如饥饿。 2.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第2节 基数效用论cardinal utility ——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1. 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一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公式表达: MU1/P1=MU2/P2=……=MUn/Pn=λ 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就是一元钱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均衡说明 如果有:MUA/PA>MUB/PB,意味着B的消费多了,A的消费少了; 消费者对稀缺的适应性行为就是减少B的消费,并相应增加A的消费, 此时,MUB/PB由此而上升,而MUA/PA下降;直到这二者相等为止 思考:消费者均衡为什么不说是各个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既MUx=MUy? (2)消费者剩余的图形二 消费者愿意的总支付与实际支付的差额。 (3)消费者剩余的计算 消费者剩余CS=(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P-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Pe)×需求量Q 非连续情形: 连续情形: 注意,Pe=MU/λ, 这样表达的P曲线也就是边际消费曲线。 一个例子 知道了消费者需求函数可以很容易地求出CS来。 如,需求函数为 P=20-2Qd,市场价格P=10元。 ①、当P=10元,Qd=5 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为10×5=50元 ②、他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之和为: 18+16+14+12+10元 =70 ③、消费者剩余CS=70-50=20元 练习: 设某商品的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分别为: P=30+Qs,P=180-2Qd(连续型的) 解:第一步求均衡价格和数量。 30+Qs=180-2Qd,得Qe=50(单位),Pe=80(元) 第二步, 求CS= 1. 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 )及其特点 无差异曲线是建立在偏好基础上的概念。 (1)关于偏好(preference)的假定 完备性:or AB,or AB,orA=B.只能有一种选择。 传递性(逻辑性)A>B,B>C,则AC 一致性(多比少好)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3)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 (原因:消费的边际替代率递减,后面解释) A、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如把5分与1角的硬币看成是 二种“商品”。(对换比值一定) 其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 但当数量增加或某种硬币有 更多用途时,仍然是凸向原 点的。 消费者购买,可 在任意点。 B、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如左脚鞋与右脚鞋。 这时,消费者购买 行为均衡于转角解A。 关于凸形的无差异 曲线,缺乏现实的 经济意义,不介绍 了。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后图) 边际替代率递减原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序数效用与基数效用同时均衡 当序数效用达到均衡时基数效用也达到均衡。 序数效用均衡条件: MRSxy= Px / Py 基数效用均衡条件: MUx/Px= MUy/Py 此时, MRSxy= Px / Py =MUx/MUy 推导: MRSxy= Px / Py =MUx/MUy 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有:-ΔY×MUY=ΔX×MUX 或-ΔY/ΔX=MUX/MUY 即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边际效用之比。 将此关系代入上式就有了: MRSX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