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pptx

发布:2021-07-03约3.14千字共7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宏观经济学;;一、经济周期的概念;;三、经济周期的阶段;;四、经济周期的分类;康德拉季耶夫根据对美国、英国、法国100多年内批发物价指数、利率、工资率、对外贸易量、煤铁产量与消耗量等的变动,认为从18世纪末期以后,经历了三个长周期。;;;;;;以上的经济周期分类可以用表11-1来进行概括。;一、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式中, w表示资本—产量比或加速系数。如果w既定,则上一年( t -1 )与今年( t )的资本存量和收入分别存在如下关系:;比较式(11-2)和式(11-3),增加的资本存量是 ,???增加的净投资,以 表示,所以又有:;因为总投资=该期的净投资+该期的更新投资,所以只要在式(11-4)两端加上更新投资 Dt,就得到总投资的决定公式:; Igt不能小于0,即总投资不能为负。因为,即使净投资为0,还有更新投资发生;如果净投资为负,闲置的资本设备就会部分或全部地冲销更新投资,使总投资小于更新投资或使总投资为0,但不可能出现总投资为负的情况。因为总投资为负就意味着销毁部分完好的固定资本存量,这当然是不可能发生的。这说明,更新投资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折旧率,而且还取决于企业当年是否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如果设现期的过剩生产能力为Xt ,因为投资只有在利用了过剩生产能力之后才会发生,所以有:;很显然: 如过剩生产能力Xt大于或等于 ,投资就不可能发生。只有在过剩生产能力小于净投资与更新投资之和的条件下,总投资才可能发生。 这样,在w不变,已知产量变动、折旧和闲置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就可以根据上式求出任何时期的总投资支出水平。上面我们分析了产量变动会通过w使投资支出加速的基本关系,这个基本关系就称为加速原理。;; 代入宏观经济均衡公式,得:;;时期;;分析: 若某种因素引起了国民收入增加,根据加速原理( ),引起投资增加;通过乘数效应( ),收入进一步增加。于是,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使收入与投资相互促进、不断增长。当收入累积性地增加到充分就业收入界限,收入的增加速度下降,以至于收入的增加量减少时,加速原理使投资减少,通过乘数效应,引起收入减少。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使收入与投资不断减少。当收入累积性地减少到这样一个程度,以至于按加速原理,要求投资减少量大于折旧,总投资额为负数时,加速数不再起作用(因为社会总投资最少等于零,不能小于零),此时投资不再减少,因而收入不再下降。 由于总投资等于零,没有重置投资,随着生产的持续进行和资本的不断磨损,资本存量将不断减少。最后,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出于更新目的的新投资便会出现,通过乘数效应,收入就会增加,进而增加投资,开始新的一轮收入波动。但是,这种紧缩和下降最终会碰到最低极限而止跌回升,从而一个新的经济周期又将重新开始。;;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出了不同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两种理论的主要分歧集中在经济周期的原因和传导机制这两个问题上,由此形成了两种类型的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承认,产生总量扰动的冲击之源可能来自供给方面或需求方面。并且,在经济中存在着一些摩擦和缺陷,它们将放大这些冲击从而导致大的实际产量和就业的波动。对于新凯恩斯主义者而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冲击来自何方,而在于经济如何对其作出反应。;;如果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实际收入主要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从而总量生产函数就可以表示为:;如左图中(a)所示,横轴L代表劳动投入,纵轴W/P代表实际工资率。经济原有的稳定状态为图(a)中的E点。现在假设有一个产生有力影响的技术冲击,使图11-2(b)中的生产函数曲线Y向上移动到Y*的位置。这样,劳动的边际产量提高,使劳动的需求增长,即从L0增加到L2 。由于劳动这一资源使用的增加,使产量提高,从Y0增加到Y2 ,如图11-2(b)所示。 上述技术冲击所影响的产出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供给弹性。如果劳动供给相对缺乏弹性,技术冲击可能会导致就业较小的变化,如图11-2(a)中的SL1 。总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这里强调的是,技术的变化是收入和投资变动的根源。;;提供产品和劳务能力的长期上升,因而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是经济增长的标志。经济增长首先是存量产品和劳务的增长,但更为重要的是生产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和劳务总供给量(产量)的增加,也就是社会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增长率来描述。 先来考察增长率这一概念。从抽象的意义上讲,假设变量Z(t )是时间变量t的实值函数,则变量Z从时间t到时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