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一册精品教案20.4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df

发布:2019-10-19约1.9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4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2.通过了解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初步认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 具有节能意识、 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难点 温室效应、酸雨、铅尘增加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的提高,这就使我们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污染和破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能源与环境 1.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阅读课本 P86-87 内容,教师讲解。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 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 天然气,大量 排放尾 气,这些燃料 燃烧后放 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 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 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对紫外线进行反射,其结果是地球 表面变热起来。因此, 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氟氯烃( CFC 〕、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 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温室效应发生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海平面上升;生态圈平衡遭破坏;海水倒灌,使良田遭到破坏等。 2. 酸雨 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阅读课本 P88 内容,教师讲解。 人类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会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会生成酸性物质,溶在雨水中便成了酸雨。 酸雨能使土壤酸化,是植物难以生长。 3.铅尘增加 人类工业和对物品的处理不当使空气中的铅尘含量增加,将导致儿童智力下降,也易使成年人患高血压、心脏 病、中风等疾病。 探究点二: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为了减少能量利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改进传统能源的技术,同时还要着力开 发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板书设计 20.4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与环境 能源的利用不当使温室效应,酸雨,铅尘增加等。 二、使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教学反思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对学生将来在道德品质等方面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会有 很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我让学生知道我们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能源的同 时,我们也应该保护大自然和合理利用能源。这节课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专题跟踪训练 (十六 ) 1.(2018 全国卷Ⅲ· )(1)( 多选)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a 变化 到状态 b,其过程如 p—V 图中从 a 到 b 的直线所示.在此过程中 ________. A .气体温度一直降低 B.气体内能一直增加 C .气体一直对外做功 D .气体一直从外界吸热 E .气体吸收的热量一直全部用于对外做功 (2)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 U 形细玻璃管内有一段水银柱,水银柱的两 端各封闭有一段空气.当 U 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右两边空气柱的长 度分别为 l =18.0 cm和 l =12.0 cm,左边气体的压强为 12.0 cmHg.现将 U 1 2 形管缓慢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没有气体从管的一边通过水银逸入另一 边.求 U 形管平放时两边空气柱的长度. 在整个过程中, 气体温度不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