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pdf

发布:2025-03-24约1.39万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第1页

微电子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

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

力;具备物理电子、电路与系统及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的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

能从事各类电路与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等领域的

研究、设计、制造及应用、管理与开发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

方面的基本理论,受到相关的电子实验与设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具

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具备基本英语能力,能用英语获得本专业的

原始信息;具有电路与系统、数字系统建模与设计、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等领

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

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半导体物理、半

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有分析和设计电子系统的基本能力;获得

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系统工程的初步知识,掌握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系统建模

与设计、系统仿真、版图设计、器件性能分析与测试等基本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

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

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

辑、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原理B、半导体集成电路、数

字系统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现代模拟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机械工程训练、电子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工程设计、毕业

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少于43周。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微电子技术

基础实验、半导体物理实验、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实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IC设

计基础与实践实验、数字系统设计实验、ASIC设计原理及应用实验等。

四、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

2.学生毕业学分为189分,包括所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外教育;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

七、专业培养计划总学时、学分统计表(见附表二)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第1页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第2页

八、本专业供辅修的核心课程(见附表三)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第2页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第3页

附表一

微电子学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必修部分)

课主学时分配各学期学时分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