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利润管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目标利润规划与控制
一、 利润的概念及其构成利润是企业全部收入抵减全部支出后的余额(若为负数则表示亏损)。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综合指标之一。从利润的基本性质看,它也是企业净资产的增值。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二、 目标利润规划的程序1.制定目标利润应考虑的因素(1)企业持续经营的需要(2)资本保值的需要(3)内外环境适应的需要2.目标利润的规划程序(1)考察上期利润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下期影响利润变动的因素;(2)确定初步的利润目标;(3)通过综合平衡,最终确定目标利润。三、 目标利润规划的方法1. 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是利用商品销售量和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利润等之间的变动规律对目标利润进行预测的方法。按照成本与业务量的习性关系,可以将成本总额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求利润的基本公式如下:利润=销量×(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额 =销售额×(1-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总额例:某企业每月固定制造成本10万元,固定销售费用1万元,固定管理费用1万元,单位变动制造成本50元,单位变动销售费用50元,单位变动管理费用10元,该企业产销一种产品,单位售价500元,本月计划销售400件,要求确定目标利润。解:目标利润=单位售价×销量-(单位变动制造成本+单位变动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销量-(固定制造成本+固定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500×400-(50+50+10) ×400-(100000+10000+10000) =36000(元)当利润等于零时,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额的计算公式如下:例: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其单位售价为2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0元,每年固定成本为15万元,本年销售量为3000件,预期下一年度销量将增长15%,请计算:(1)该企业的保本销售量;(2)下一年度的预期利润。解:(1)该企业的保本销售量=150000/(200-120)=1875(件)(2)下一年度的预期利润=3000×(1+15%)×(200-120)-150000=126000(元)2.倒求法倒求法是根据企业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增加投资分红的需要,匡算出企业税后利润额,从而倒求出目标利润的方法,其原理为:税后利润=提取公积金+分红利润+未分配利润 从而,在确定税后利润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利润: 例:P225,例8-8。3.比率法比率法是根据利润同有关财务指标的比例关系,通过取得相关比率来预测未来某一时期利润的方法,常见的比率有,销售收入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以销售收入利润率为例:目标销售利润=预计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率4.利润增长比率法利润增长比率法是针对稳定发展的企业,根据上年达到的利润水平及过去连续若干年利润增长率的变动趋势与幅度,并结合预测期可能发生的变动情况,确定预计利润增长率,然后求得目标利润。目标利润=上年度实现利润额×(1+预计利润增长率)四、目标利润下的销售收支规划1.销售收入规划在企业确定了目标利润后,可根据本量利分析法来规划目标利润销售量。目标销售规划分两种情况,即单品种的目标销售规划和多品种的目标销售规划。2.目标成本规划目标成本规划包括目标固定成本规划和目标变动成本规划。五、目标利润规划的实施1.目标利润的分解2.目标利润的日常控制3.目标利润实施情况的考核,常用方法有比较法和比率法 第七章 利润管理
本章学习指导:
1、了解利润的意义与功能,掌握目标利润管理。2、掌握利润分配的原则和利润分配的项目。3、一般了解股利政策。
? 目标利润管理 利润分配原则及项目 股利政策 ?
目标利润管理
一、利润及其意义: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全部收入抵减全部支出后的余额。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税前利润=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税后利润=税前利润-所得税
意义:
利润是企业经营所追求的目标;
利润是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
利润是企业分配的基础。
二、目标利润的测算:
* 量本利分析法:
目标利润=销售收入×(1-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额
????????=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总额
例:某企业每月固定制造成本10万元,固定销售费用10000元,固定管理费用10000元;单位变动制造成本50元,单位变动销售费用50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