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应用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年3月 第7卷第 1期 :农学
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NatSeiEdit) Mar.2010。Vol。7No.1:AgriSci
doi:10.3969/j.issn.1673—1409(S).2010.01.025
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城镇居 民家庭消费性支出
应用研 究
冯建 中,何先平 (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以2007年全 国31个地 区城镇居 民家庭消费性支 出数据作为样本 ,建立 了消费性支 出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 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 ,提取 出3个主 因子,然后利用聚类分析对各地 区进行 了分类。
[关键词]消费性支 出;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6.i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0)Ol—S097—04
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 ,对物质产品的消耗和享受服务 的行为过程。随着近几年我 国社会
和经济的发展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结构发生 了显著变化 。而且作为社会总需求最重要的组
成部分,居 民的消费增长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国内外对居 民消费增长问题 的研
究 由来 已久,其 中对消费结构变化的研究 已成为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Eli。但 目前关于消费结构 的研
究多集 中在其变动趋势方面,消费性支出的地区性横向比较分析L2]则相对较少 。而对我 国来说各地 区的
经济发展不平衡 ,居 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性支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 ,对我国各地 区城镇居民人均
消费性支出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明确我国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差异的数量特质 ,就显得尤为必要。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要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 出水平进行准确的描述 ,必须构建合适的指标体 系。指标体 系的构建必须遵
循以下原则 :全面性原则 、整合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和实际可操作原则 。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遵
循以上原则 ,本研究建立 了如下指标体系 (单位 :元):食 品X 、衣着 x 、居住 X。、家庭设备用 品及服务
X 、医疗保健 X 、交通和通信 X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X 、杂项商品和服务 X。。数据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
鉴 2008》 。
2 因子分析模型及其步骤
因子分析 的数学模型为 :
x — p + £
式中 ,X一 (X ,X:,…,X )为原指标 ,F(F。,F。,… ,F )为X 的公共因子,A 为因子载荷矩 阵,e为特
殊 因子 。
本研究使用的因子分析步骤如下Ⅲ :(1)将原始数据标准化 ,仍记为 X;(2)建立相关系数矩阵R;(3)
解特征方程 IR— El===0,计算特征值和特征 向量 ,当累计贡献率不少于 85 时 ,取前 k个主成分代替原来
的 T//个指标 ,计算因子载荷矩阵A;(4)对A进行最大正交旋转变换 ;(5)对主因子进行命名和解释。如需
进行排序,则计算各个主因子的得分 F一a-z,以贡献率为权重 ,对 F 加权计算综合因子得分。
[收稿日期]2009—11一o4
[第一作者简介]冯建中(1980一),男,河南正阳人,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数理统计
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O1O年 3月
2.1 数据分析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以消除指标问不同量纲对
表 1 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
分析结果的影响,建立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尺,计算
Table 1 Theeigenvaluesofcorrelationcoefficient
其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 ],前 3个特征值及其贡献率
matrixandcontributionrateofvariance
如表 1所示 。由表 1可见 ,前 3个特征值 的方差累计
贡献率已经达到 90.406 ,信息损失仅为 9.594 ,取
前3个特征值建立因子载荷矩阵。由于初始 因子载荷
矩阵结构不够简明,各 因子的含义不够突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