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经院哲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经院哲学 欧洲哲学史 第五章 经院哲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经院哲学的形成 第三节 经院哲学的繁荣 第四节 经院哲学的解体 第一节 概述 一、“经院哲学”的含义 二、经院哲学的产生 三、经院哲学的基本问题 四、经院哲学的一般特征 一、“经院哲学”的含义 词源 拉丁文Scholaticus 英文是Scholasticism或Scholastic philosophy 含义 指在查里曼帝国的宫廷学校以及基督教的大修道院和主教管区的附属学校里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哲学。 最基本特征 以“经院”,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 以“辩证法”或论辩术为操作原则。 经院哲学的发展阶段 经院哲学的主要形态 三、经院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 一般与个别或共相与殊相之间的关系问题 实在论与唯名论的含义 实在论:主张一般作为精神实体先于个别而存在,它决定个别事物,而个别事物只是一种幻影。 唯名论:主张个别事物是唯一实在的,共相等一般只是名称或概念,而不具有实在性。 实在论与唯名论斗争的焦点 共相到底是一种实在还是名称 四、经院哲学的一般特征 它是一种宗教哲学,作为神学的婢女而存在; 它表现为一种神学教条主义; 它是一种烦琐的哲学。 第二节 经院哲学的形成 一、爱留根纳的泛神论哲学 二、安瑟尔谟的极端实在论 三、洛色林的极端唯名论 四、阿伯拉尔的温和唯名论 一、爱留根纳的泛神论哲学 Johannes Scotus Eriugena,约800~877年,爱尔兰人。 主要生平 主要哲学思想 泛神论 关于理性与信仰 泛神论 理性与信仰(权威)的关系 关系 信仰应该服从于理性。 表现 二、安瑟尔谟的极端实在论 Anselmus,1033~1109年,意大利人。 主要生平 主要哲学思想 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上帝存在的证明 极端的实在论 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关系 理性服从信仰 表现 “先信仰后理解” 极端的实在论 共相是独立于个别事物之外的客观实在,越是一般的东西就越实在。 上帝是最一般的东西,所以最实在。 三、洛色林的极端唯名论 Roscelinus,约1050~1123年,法国人。 主要生平 主要哲学思想 否认共相的实在性 否认整体的实在性 否定罗马基督教会的合法性 否认共相的实在性 只有个别事物才具有客观真实性; 共相不过是一种“声息”或“名词” 。 四、阿伯拉尔的温和唯名论 Petrus Abaelardus,1079~1142年,法国人。 主要水平 主要哲学思想 怀疑论 概念论 信仰与理性 伦理学 概念论 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的; 共相只是人们设立的普遍名词或记号; 共相是具有一定认识意义的概念。 第三节 经院哲学的繁荣 一、社会时代背景 二、哲学思想背景 三、主要哲学流派 (一)早期弗兰西斯教派 (二)多米尼克教派 (三)拉丁阿威洛伊主义 二、哲学思想背景 阿拉伯哲学的传入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 各种教派思想之间的论战 (一)早期弗兰西斯教派 亚历山大 Alexander Halensis,约1170~1245年,英国人。 特点:对亚里士多德作了奥古斯丁主义式的解释。 波那文图拉 Bonaventura,1221~1274年,意大利人。 特点:经院哲学与神秘主义的结合。 (二)多米尼克教派 阿尔伯特 Albertus Magnus,1193~1280年,德国人。 主要影响:第一个从基督教的立场出发全面地向西欧人介绍了亚里士多德及其注释者的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 Thomas Aquinas,1224~1274年,意大利人。 托马斯·阿奎那 主要生平 哲学思想特点 主要著作 主要哲学思想 神学与哲学的关系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创世论 关于共相的温和实在论 灵魂与认识 伦理和政治思想 神学与哲学的关系 区别 认识目标或者认识对象的不同 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 联系 所追求的实质上是同一个真理; 理性的哲学思维的最终归宿也是无限的最高存在者、即上帝; 信仰与理性有一种相互促进而相辅相成的关系。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先天的证明 后天的证明 “第一推动者” “第一原因” “最初的必然性” “最高的等级” “最高智慧者” 温和的实在论 共相与殊相的三种关系 从本体论上看,共相在先,殊相在后 表现:作为上帝创造万物的理念,共相存在于万物之前 从生成论上看,共相在先,殊相在后 表现:作为上帝创造物的形式或本质而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 从认识论上看,殊相在先,共相在后 表现:作为人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形成的概念或思想的“共相”,它存在于人的理智中 灵魂与认识 灵魂不朽 先验主义认识论 认识的两个来源 理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