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6T 766-2013 水稻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评价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3-21约2.8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B16

备案号:40670-2014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766—2013

水稻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评价技术规范

Ruleofriceresistanceevaluationtosouthern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

2013-12-25发布2014-02-01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6/T766—2013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病原物接种体制备 2

4稻株的培养 2

5接种 2

6移栽和网室管理 2

7病情调查 2

8病情指数计算 2

9水稻品种抗性评价标准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 4

II

DB36/T76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湘民、杨迎青、兰波。

1

DB36/T766—2013

水稻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SRBSDV)人工接种鉴定技术方法和水稻品种抗性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水稻品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和评价。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接种体inoculum

指用于人工接种鉴定的能够使稻株感染SRBSDV并引起发病的带毒白背飞虱。2.2

人工接种artificialinoculation

在适宜发病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人工繁殖的接种体接于稻株。2.3

抗性评价evaluationofresistance

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稻株对SRBSDV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2.4

病情指数diseaseindex

全面评价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2.5

获毒acquisitionofvirus

是指白背飞虱从稻株主获得病毒。

2.6

带毒率infectionrate

是指携带SRBSDV的白背飞虱数量占调查总虫量的比率。2.7

有效接种虫量effectiveinsectamountofinoculation

根据白背飞虱带毒率换算,有效接种虫量为接种虫量与带毒率之积。

2

DB36/T766—2013

3病原物接种体制备

3.1白背飞虱种群的繁殖

在25℃、12h/d日光灯光照的室内养虫箱内,放置20cm左右株高的盆栽水稻苗,繁殖白背飞虱,并用加湿器保持湿度,使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

3.2毒源的获取

从病田采集水稻矮缩病株,采用RT-PCR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在明确所携带的病毒是SRBSDV后,将其移栽于塑料盆内,置于室外防虫网内,自然光照下生长,用于白背飞虱的获毒。

3.3获毒

将2龄~3龄白背飞虱若虫转移到置有SRBSDV病株的养虫箱内,保持48h,使其获毒。转入健康苗,继续饲养8d。

4稻株的培养

水稻浸种催芽后播种在40cm×28cm×8cm的白色塑料盒内,每一盒内播4个品种,每品种40粒~50粒种子。设3个重复。

5接种

在25℃室内恒温养虫箱内,12h/d日光灯光照下,进行接种试验。接种虫龄为2龄~3龄若虫,接种强度为每株有效接种虫量2头~3头,接种时间为24h。接入飞虱后,每天赶虫2次~3次,以确保稻株均匀获毒。

6移栽和网室管理

接种后将稻苗移栽到室外覆盖有防虫网的稻田内,单本移栽,每品种3个小区,每小区30丛,稻田按正常管理。

7病情调查

所有品种在水稻齐穗后调查一次,共调查30丛。病害分级标准如下:0级:植株正常;

1级:植株矮缩,高度比健株矮20%以内;

3级:植株明显矮缩,高度比健株矮21%~35%;5级:植株严重矮缩,高度比健株矮36%~50%;

7级:植株矮缩50%以上。

8病情指数计算

按下列公式计算病情指数:

3

DB36/T766—2013

病情指数=100×Σ(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