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5-03-20约3.3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能说出常见物体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即1千克=1000克。

2.教学难点

-用不同方法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

-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方式,直观呈现克和千克的概念及相关物体的质量,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2.操作体验法:让学生亲自掂一掂、称一称、比一比等操作活动,亲身感受1克和1千克的重量,增强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实验、讨论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中常见的购物、称重等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每组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黄豆、1千克盐、1千克苹果、台秤、天平、砝码、弹簧秤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超市购物小票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一段超市购物的视频,视频中展示各种商品的标价牌,上面标有商品的价格和重量,如500克苹果8元、1千克大米5元等。

2.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价格标签上的重量单位)

3.引出课题:这些克和千克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质量单位。(板书课题:克与千克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克

-感知1克

-展示一个2分硬币,告诉学生2分硬币大约重1克。

-让学生把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1克的重量,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克有多重。

-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体,如一粒花生米、一枚图钉等。

-认识天平

-介绍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天平是用来称量较轻物体质量的工具,使用时要先将天平调平,然后把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时,右盘砝码的质量就是物体的质量。

-教师在天平上称出1克黄豆,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感受1克黄豆的数量。

-请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1克黄豆,然后数一数1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1克黄豆大约有7-8粒)

-克的单位符号

-介绍克的英文单词gram,单位符号是g。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加深记忆。

2.认识千克

-感知1千克

-展示1千克盐,告诉学生这袋盐重1千克。

-让学生用双手把这袋盐抱一抱,感受1千克的重量,然后与1克的重量进行比较,说一说1千克和1克哪个更重。

-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如两瓶500毫升的矿泉水、4个苹果等。

-认识常见的称重工具

-介绍台秤、弹簧秤等称重工具,并演示它们的使用方法。台秤一般用于称量较重的物体,使用时将物体放在秤盘上,读取指针所指的刻度就是物体的重量;弹簧秤是利用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通过观察弹簧伸长的长度来确定物体的重量。

-让学生用弹簧秤称一称1千克的苹果,观察弹簧秤指针的变化,感受1千克苹果的实际重量。

-千克与克的进率

-提出问题: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