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ptx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汇报人:医学生文献学习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概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进展缓慢的成熟B淋巴细胞增殖性肿瘤,特征为外周血、骨髓、脾和淋巴结等淋巴组织中出现大量克隆性B淋巴细胞。CLL细胞形态似成熟淋巴细胞,但免疫学表型和功能异常,均起源于成熟B细胞,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在西方国家较常见,亚洲发病率显著降低。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临床表现(一)症状和体征1.发病特征:好发于老年人群,男性居多,起病缓慢,超半数患者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发现。2.早期症状:有症状者早期可出现乏力、疲倦、消瘦、低热、盗汗等。3.淋巴结表现:约60%-80%的患者存在淋巴结肿大,常见于头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一般无痛,质韧、无粘连,可随病程进展增大或融合。CT扫描可发现纵隔、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压迫气管、上腔静脉、胆道或输尿管可引发相应症状。4.脏器肿大:半数以上患者有轻至中度脾大,肝大多为轻度,胸骨压痛少见。5.晚期表现:晚期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粒细胞减少,常并发感染。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临床表现(二)并发症约10%-15%的患者因免疫功能失调可并发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等。部分患者可转化为Richter综合征(CLL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或霍奇金淋巴瘤等)。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实验室检查(一)血象1.淋巴细胞特征:以淋巴细胞持续性增多为主要特征,外周血单克隆B淋巴细胞绝对值通常≥5×10?/L。2.细胞形态多数白血病细胞形态与成熟小淋巴细胞相似,胞质少,胞核染色质呈凝块状。多数患者外周血涂片可见破碎细胞(涂抹细胞)。少数患者细胞形态异常,表现为胞体较大、不成熟,胞核有深切迹(Reider细胞),偶可见原始淋巴细胞。3.其他细胞变化:中性粒细胞比值降低,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贫血。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实验室检查(二)骨髓象总体增生情况: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40%,且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其他细胞系变化:红系、粒系及巨核系细胞增生受抑,至晚期可明显减少。伴有溶血时,幼红细胞可代偿性增生。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实验室检查(三)免疫学检查1.检测手段及意义:免疫表型检查是目前CLL疾病诊断和疗效监测的重要手段,大多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2.细胞免疫表型特征CLL细胞具有单克隆性,呈现B细胞免疫表型特征。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为弱阳性表达,多为IgM或IgM和IgD型,呈κ或λ单克隆轻链型。CD5、CD19、CD23阳性;CD200强阳性;CD20、CD22、CD11c弱阳性;FMC7、CD79b阴性或弱阳性;CD10、CyclinD1阴性。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实验室检查(三)免疫学检查3.鉴别诊断相关:可应用RMH免疫标志积分进行鉴别,CLL积分为4-5分,其他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为0-2分。积分≤3分时建议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除外套细胞淋巴瘤(MCL)等,并参考CD200、CD43的表达情况。另外,LEF1在CLL阳性、MCL阴性也有助于鉴别。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实验室检查(四)细胞遗传学检查1.检查难点与技术:由于CLL细胞有丝分裂较少,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较低,间期FISH技术可检测到>80%的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2.常见染色体异常类型:如13q14缺失(50%)、12号染色体三体(20%)、11q22-23缺失、17p13缺失和6q缺失等。3.预后相关:接受免疫治疗及化疗的患者,单纯13q14缺失提示预后良好,12号染色体三体和正常核型预后中等,17p13及11q22-23缺失预后差。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实验室检查(五)分子生物学检查1.IGHV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约50%-60%的CLL发生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基因体细胞突变,IGHV突变的CLL患者生存期长,IGHV无突变的CLL患者预后较差。2.TP53基因突变情况及影响:约5%-8%的初诊CLL存在TP53基因突变(该基因位于17p13),与疾病进展有关,对治疗有抵抗,生存期短。3.其他基因突变:近年来发现CLL中存在SF3B1、NOTCH1、MYD88等基因突变,可能与CLL发病和耐药相关。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标准1.外周血单克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