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pptx
2024年版高危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目录CONTENTRMM的定义根据预后因素识别HRMMHRMM的治疗总结
01.HRMM的定义
HRMM的定义目前缺乏对HRMM的准确定义,参考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对HRMM定义。专家委员会认为在规范治疗的情况下,接受auto-HSCT的MM患者总生存期3年或未接受auto-HSCT的MM患者OS期2年定义为HRMM患者。接受auto-HSCT的MM患者OS期2年则定义为超高危MM患者。
02.根据预后因素识别HRMM
(一)、MM的静态预后因素1.遗传学高危因素:2.非遗传学高危因素:目前最常用的遗传学异常检测技术为FISH,二代测序检测到的最常见的突变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只有TP53突变对预后影响较大。目前比较肯定的非遗传学预后因素包括国际分期系统Ⅲ期、非骨旁髓外病变、循环浆细胞、高浆细胞增殖指数、LDH升高、衰弱、肾功能不全以及血小板减少等。
(二)、MM的动态预后因素1.初始治疗的缓解持续时间是MM关键的动态预后因素:2.初始治疗的缓解深度也是MM重要的动态预后因素:对于接受auto-HSCT并序贯维持治疗的患者,从开始治疗到复发/进展不足2年,属于HRMM。而未接受auto-HSCT的患者,从开始治疗到复发不足18个月,属于HRMM。随着MM治疗的进展,越来越多的MM患者能够取得深度缓解,而是否获得微小残留病(MRD)阴性逐渐成为重要的动态预后因素。
(三)MM的疾病分期和危险度分层体系专家共识:目前的临床分期和危险度分层体系,可有效辅助临床医师识别HRMM,但仍存在不完善之处。新的预后因素(如髓外病变、循环浆细胞等)的加入,使得HRMM的定义不断演化。当前各种危险度分层系统存在差别,高危遗传学异常的界定也存在混乱。此外,目前已确定的高危预后因素可能会被新的治疗方式所克服。
03.HRMM的治疗
(一)初治HRMM的治疗原则由于缺乏HRMM的针对性临床试验,并且不同临床试验中HRMM的定义存在差别,因此HRMM标准治疗尚未确定。专家委员会认为,HRMM的总体治疗策略包括:接受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HRMM治疗的目标是根除所有肿瘤克隆,尽可能获得并维持骨髓内外MRD阴性HRMM应该采取根据疗效调整的治疗策略HRMM目前治疗效果尚不满意,鼓励探索试验性疗法。
(二)适合移植的初治HRMM的治疗1.移植前的诱导治疗:诱导治疗对于HRMM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降低肿瘤负荷,同时应该考虑其获得MRD阴性的潜力。2.auto-HSCT:作为MM整体治疗的一部分,auto-HSCT有助于加深治疗深度并获得MRD阴性。串联移植是指在第1次auto-HSCT后的3~6个月内进行计划中的第2次auto-HSCT。建议HRMM患者在第1次动员后尽量采集满足2次auto-HSCT所需的造血干细胞数量,第1次移植后无论获得何种疗效均建议在半年内进行串联移植。2次移植采用的预处理方案通常为大剂量美法仑(表2)。HRMM可能从串联移植中获益(EMN02研究和STaMIN研究)。
(二)适合移植的初治HRMM的治疗3.巩固治疗:4.维持治疗:5.allo-HSCT:如患者未进行串联移植,可采用原诱导方案继续巩固治疗2~4个疗程。对于HRMM患者,应考虑加入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CD38单抗联合的两药或三药维持治疗。allo-HSCT长期疗效仍有待商榷,鉴于不一致的临床研究结果、尚不明确的移植物抗骨髓瘤免疫作用及MM治疗出现更多新的选择,应仅在临床试验的背景下,在特定的高危患者中选择进行allo-HSCT。专家共识:诱导治疗:HRMM移植前诱导治疗方案推荐使用CD38单克隆抗体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为基础的方案巩固治疗:对未行串联移植的患者,建议使用原诱导治疗方案继续巩固治疗2~4个疗程。维持治疗:推荐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以及CD38单抗联合的两药或三药方案进行维持治疗,建议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不耐受。鼓励开展针对HRMM的临床研究,建议HRMM患者首选入组临床试验。建议持续维持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不耐受。
(三)不适合移植的初治HRMM的治疗专家共识:推荐不适合移植患者先行老年体能状态评估。对于体能状况良好和中等健康的高危患者,推荐与适合移植患者相同的方案持续治疗。对于虚弱的高危患者,应根据耐受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推荐虚弱患者参加免疫疗法的临床研究。专家共识: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专家共识:(四)复发HRMM的治疗复发HRMM患者推荐选择新一代药物或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联合方案。鼓励复发HRMM患者参加CAR-T细胞治疗或双特异性抗体等免疫治疗临床研究。
04.总结
总结HRMM作为目前临床诊疗的难点,其定义不断演化,探索新的预后标志物将有助于更好地识别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