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一节 日本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docx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环境,认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本节课内容与地理学科紧密相关,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旨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目标
1.地理实践力:通过地图识别和实地观察,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具和方法分析日本地理环境的能力。
2.地理思维: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分析问题,理解日本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3.地理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重点讲解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地理位置,以及日本由四大岛和其他小岛组成的岛国地形特点。通过地图展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确日本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较小的地形特征。
-日本的经济发展:强调日本作为经济发达国家的地位,以及其以出口导向型和科技创新为特点的经济结构。通过实例分析,如汽车制造和电子产品,使学生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教学难点
-日本的气候类型:讲解日本气候的多样性,特别是海洋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这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难点在于理解不同气候类型对日本农业、生活和建筑等方面的影响,例如,日本夏季的梅雨季节对农业的重要性。
-日本的地震和火山活动: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日本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以及这些自然现象对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例如,解释板块构造理论,以及地震对建筑设计和防震措施的影响。
-日本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日本的文化特征,如紧凑的城市布局、节能的建筑设计等,以及这些文化特征如何反映日本人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和利用。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地理教学软件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数字地图、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教学视频片段
-教学手段:互动式白板、讨论小组、案例研究、实地观察记录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日本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的PPT,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料,要求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概况。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日本地理位置对其气候有何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位置与气候的关系。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完成了预习任务。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自主阅读资料,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信息技术手段。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日本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探讨日本地震和火山活动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知识。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特点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内容进行分析。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关于日本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文章和视频,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反思总结法。
本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和课后拓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日本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