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血白蛋白的认识和应用.ppt

发布:2017-01-10约4.68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血白蛋白 东莞市中堂医院药剂科 袁志威 目录 “前世今生” 什么是人血白蛋白? 药理作用 适应症 性状及贮藏 药代动力学 用法及用量 不良反应 禁忌症 注意事项 应用误区 “前世今生”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 地点:美国 事件:牛血白蛋白诞生,使用后却发现严重肾衰竭。 时间:1941年 地点:珍珠港 事件:人血白蛋白诞生,使用后烧伤及休克士兵全部存活。 什么是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 是由健康人体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 离法提取,并经病毒灭活处理制成。 · 白蛋白的分子结构已于1975年阐明, 为含585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 分子量为66458,分子中含17个二硫 键,不含有糖的组分。 在体液pH7.4的环境中,白蛋白为负离 子,每分子可以带有200个以上负电荷。 它是血浆中很主要的载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可以通过与白蛋白的结合而被运输。这些物质包括胆红素、长链脂肪酸(每分子可以结合4-6个分子)、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如Cu2+、Ni2+、Ca2+)药物(如阿司匹林、青霉素等)。 药理作用 人血白蛋白是人体血浆的正常组分,与生理作用相似。它占健康人血浆蛋白总量的52%-56%。其主要作用是: ①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作用:白蛋白占血浆总胶体渗透压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白蛋白分子较高,透过膜的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交替渗透压与毛细血管的静力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容量;同时在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障18ml水,每5g白蛋白在维持机体胶体渗透压方面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可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②运输及解毒:其作为一种运输蛋白,对某些离子和化合物有较高亲和力,白蛋白能结合阴离子也能结合阳离子,可以输送不同的物质,也可以将有毒物质输送到解毒器官。 ③营养储存及供给: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 注意:人血白蛋白不能单纯用作血容量扩充剂、解毒剂和营养剂使用!!! 适应症 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 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内压升高。 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 低蛋白血症的防治。 肾透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及置换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所以,白蛋白既不是“补药”,也不是“神药”的。它不是万能的,它有自己的适应症。大家不能迷信它,要科学的对待它。 性状及贮藏 主要成分: 性状: 为略粘稠、黄色或绿色至棕色澄明液体,不应有异物、混浊和沉淀。 贮藏:2~25℃避光保存。 药代动力学 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含量为4~5g/公斤体重。 其中40~45%存在血管内,55~60%存在于血管外间隙。在某些情况下白蛋白可出现异常分布,例如:严重烧伤后的第一个24h内,以及感染性休克状态。 在正常状态下,白蛋白的平均半衰期为19天。合成过程与降解的动态平衡在正常状况下是通过反馈机制的调节作用实现的。清楚过程主要在细胞内通过溶酶体蛋白酶完成。 在输入体内后,在最初的2h内离开血管内间隙的白蛋白量少于10%。输入后的1~3h内,出现循环容量的增加。输入的白蛋白在血管内间隙(室)与组织间隙的稳定分布需48h方能达到。 用法用量 剂量: 作为血浆代替品的使用量取决于患者个体的需要,剂量取决于体循环参数。 白蛋白的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胶体渗透压。通常认为胶体渗透压的最低限是20mmHg(2.7kPa)。 医疗上使用胶体渗透压的测量值或由总蛋白量间接计算而得的数值来确定剂量。给患者使用低百分含量或百分含量的注射液取决于患者蛋白质的缺乏性和需要补充的体液量。 可根据所给公式,计算治疗烧伤所需剂量。 用法用量 计算方法: 根据下式以g为单位计算所需白蛋白的及计量: 【(所需总蛋白质g/L-实际总蛋白质g/L)×血容量L*(=40ml/kg体重)】×2 *根据年龄,成人的生理学容量大约为40ml/kg体重。计算儿童的使用剂量时一定要考虑此因素。 例如: 使一个体重为70公斤的患者的蛋白质从35g/L升至50g/L,需要蛋白质84g或者420ml的白蛋白20%注射液。 【(50-35)×2.8*】×2=84 *血容量的计算:40×70/1000=2.8 用法用量 用法: 一般采用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为防止大量注射时机体组织脱水,可采用5%GS或0.9%NS做溶媒,但在前15分钟内,应注意速度缓慢,逐后再加速,滴速应以2ml/min为宜。 用量: 使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