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走进国家第二节 埃及 教案.docx
湘教版七下第九章第2节《埃及》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设置了4个标题“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这4个标题内容分别从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古代历史文化、现代经济四个方面对埃及进行了阐述。让学生对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有一个初步了解。
本节教材前两个标题内容为埃及自然地理的范畴,后两个标题为埃及人文地理范畴。从内在逻辑看埃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国的自然条件,而该国的自然条件又影响了其历史文物古迹多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现代经济城市和农业集中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此外,纵贯埃及南北的尼罗河为干旱沙漠提供了灌溉水源,既影响到古代文明的繁衍,又影响了现代城市和农业的分布。这也是本节教材的又一逻辑线索。
教学目标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等地理特征,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区域认知)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区域认知)
3.运用课本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综合思维)
4.了解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的影响。(综合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罗河及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教师:有这样一个国家,它和中国一样是数千年文明古国,灿烂的古代文明遗迹至今仍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旅游者,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文明古国——埃及。播放视频:“走进文明古国”
出示目录
观看视频
开拓新知,激趣导入
活动一:“慧眼识图”—找位置
活动:“慧眼识图”——找位置
1.读图8-13,找出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尼罗河、开罗、西奈半岛以及埃及的陆上邻国。
2.依据地图描述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领土组成
3.说一说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
总结: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与地中海,联结大西洋与印度洋,是扼守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航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播放视频:苏伊士运河的
4.说一说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出示地图
总结:埃及是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非洲国家,既是亚、非之间的陆路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5.阅读课文说一说埃及的面积和居民的基本概况。
出示:开罗——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活动:
1.自主读图,找一找,圈画识记
2.读图分析,填一填:
北回归线穿过南部,位于亚热带;非洲东北部,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地跨亚非两洲。
读图,组内交流,说一说,看一看
4.结合地图,说一说,分享交流
5.埃及面积约千米2,人口万,90%以上是人,多信奉(宗教),国语为。
组织活动,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给学生提供思考、交流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总结归纳让知识点更明确,逻辑关系更清晰
活动二:“图文结合”—探自然
活动:
1.读图说一说埃及的地形特征。
出示:埃及地形图
说一说埃及的主要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气候特征。
出示:埃及气候图等资料
3.拓展:【材料】每年6月,尼罗河水呈绿色,到了8月,洪水溢出河床,淹没两岸土地时,埃及人举行大规模的庆典活动,这就是隆重的尼罗河泛滥节。说一说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
出示:非洲气候分布图和埃及人口分布图
播放视频:尼罗河
4.阅读“尼罗河”,说一说她对埃及的影响。
总结:尼罗河纵贯南北,形成沙漠中的“绿色长廊”,河水滋润着两岸和三角洲肥沃的土地,埃及人民盛赞该河是哺育他们的“生命之河”。
教师:古埃及的民用历法是根据尼罗河河水泛滥和对天狼星的观察而发明的。
出示:埃及象形文字表达的历法图案
活动:
1.自主读图,归纳总结: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700米之间,沙漠面积占90%以上
2.读图分析,说一说
3.阅读材料,结合地图分析说明,观看视频,说一说原因: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分明,所以河水流量变化明显
4.读一读,组内交流,分享展示说一说
设计问题,层层深入,了解埃及的自然环境特征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各种图片和视频资源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活动三:“工农联合”——看经济
出示问题和相关地图,自主学习:
1.埃及的工业规模居非洲第几位?
2.埃及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其中地位最突出的是哪一类?
出示:沙漠中的石油钻井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4.主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