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八章 了解地区第二节 南亚第2课时 教案.docx

发布:2025-02-17约1.5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湘教版地理七下第八章第二节《南亚》第2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二节了解地区中重点介绍的典型内容,主要讲了南亚的地理位置、国家、地形和河流。学习任务简明扼要,既有全面性又有代表性。在第一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大洲的位置、地形、气候和河流,能综合运用以上知识对地区的特点进行分析。因本部分知识涉及多方面的地理特征,头绪多,知识面广,学生基础差,本节内容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认知南亚主要地形区、河流和岛屿;识记南亚的农作物分布和矿产资源分布。(区域认知)

2.能结合数据资料分析南亚气候成因和地区差异。(综合思维)

3.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对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说明区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4.能够结合印度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提出对当地进行实地考察的活动方案。(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南亚各国的宗教、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南亚的主要农作物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综合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你见识过这样的场景吗?说明了南亚人口有什么特点?

以设问方式,直接过渡子目内容

活动一:探宗教看社会

1.探访印度的宗教

南亚人口众多,各国的民族、人种复杂南亚还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祥地

出示印度宗教分布图和印度政区图:

(1)说一说:印度主要有哪些宗教?

(2)请分析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总结: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宗教也众多,几乎能在印度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被称为“宗教博物馆”。

2.展示印度三大宗教:

(1)印度教三神像

(2)巴基斯坦的清真寺

(3)提问:你认识这个建筑吗?

泰姬陵位于印度北部阿格拉市市郊,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其爱妃建选的陵墓。它始建于1632年,历时22年建成,其南北长约60O米,东西宽约J30O米,与地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陵墓及其塔楼全部采用白色大理行建造,正方形基座中部为寝宫,四角各有一座41米高的塔楼。

(4)斯里兰卡佛教建筑

1.读图分析:

(1)找出印度主要额宗教:

(2)印度教:主要流传于印度和尼泊尔

伊斯兰教——主要盛行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

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和不丹

2.图文结合:

(1)印度教主要盛行于印度和尼泊尔。印度约80%的人口信奉印度教。

(2)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等国的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巴基斯坦以伊斯兰教为国教,97%以上人口为穆斯林。

(3)秦姬陵体现了伊斯兰建筑风格,陵墓建筑与水中倒影融为一体,被誉“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动》。

(4)佛教发源于古印度,目前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和不丹。

注重读图,锻炼学生的表达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搜集资料,善于交流资料,多表达

活动二:说人口谈经济

1.提问:你见识过这样的场景吗?说明了南亚人口有什么特点?

2.探究印度的经济——农业

(1)南亚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

提问:你知道印度主要有哪些农作物吗?

(2)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熟悉多种农作物的习性,根据南亚的自然条件,布局各种农作物。

提供气候和地形图,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用图。

(3)鼓励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填写表格:

1.互动交流:

说明印度人口较多

2.读图分析:

(1)南亚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地区之一,总人口超1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

(2)找一找,标一标: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三国人口过亿

(3)发现交流:印度在2035年以后,人口将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国

课堂总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