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末高效整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读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 )
A.降水增加 B.地下径流增加
C.水汽输送量增加 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2.若要增加该区域的年降水量,则下列措施中目前可行性较差的是( )
A.增加水汽输送量 B.退耕还林
C.封山育林 D.修建小型水库
解析: 第1题,蒸腾作用显著减弱,说明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的下渗量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变化增大。第2题,若要增加该区域的年降水量,就必须要增加大气中水汽的数量。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修建小型水库可增加水汽的蒸发或蒸腾,有利于降水的增加;而目前人类还很难影响水汽的输送。
答案: 1.D 2.A
读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图,完成3~4题。
3.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 )
①大气降水 ②蒸发 ③地表径流 ④下渗 ⑤水汽输送 ⑥植物蒸腾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②⑥
4.图示人类改造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①大气降水 ②水汽输送 ③地表径流 ④下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3题,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第4题,图示该系统改变了雨水下渗和形成径流的途径。
答案: 3.D 4.B
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各圈层和各种水体的“纽带”,是“调节器”,它调节了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对气候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读下图回答5~6题。
5.该岛的水循环属于(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6.从水循环来看,小岛( )
①夏季水循环的速度较一年中其他季节慢 ②夏季水资源丰富,造成水循环比其他季节快 ③受温室效应的影响,水循环的平均速度会加快 ④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水循环会出现异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5题,岛屿上的水资源与海洋间存在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第6题,夏季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更新快,水循环比其他季节快;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会造成气候异常,从而影响水循环。
答案: 5.A 6.D
哥伦布航海期间,每天都用船上的象限仪观察北极星,只要数据为28°,他就坚信自己航向正确。读哥伦布航海线路图和使用的象限仪图,回答7~8题。
7.按哥伦布的最初计划,他将一直沿( )
A.4°34′N航行 B.28°N航行
C.41°34′N航行 D.62°N航行
8.为加快航速,下列洋流中哥伦布航海时可利用的是( )
A.加那利寒流 B.拉布拉多寒流
C.本格拉寒流 D.东格陵兰寒流
解析: 第7题,哥伦布用船上的象限仪观察北极星度数为28°,也就是相对于北极星的仰角的度数,等于该地的地理纬度,他一直沿28°N航行,航向没有改变。第8题,根据哥伦布航海时的线路,在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由欧洲到北美洲顺洋流航行可加快航速,可利用加那利寒流;从北美洲返回,可以利用北大西洋暖流,故选A。
答案: 7.B 8.A
右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反映“中低纬度海区顺时针方向流动”规律的洋流有( )
A.③④B.④⑤
C.⑤⑥D.③⑤
10.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 )
A.在高低纬度海区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与交换
B.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如①、③交汇区形成重要渔场
C.厄尔尼诺现象是⑥势力增强的结果
D.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气温低于②
解析: 第9题,依据题意,中低纬度为以南北回归线为中心的洋流,其在北半球为顺时针,在南半球为逆时针。事实上此题可以直接根据图中洋流方向得出答案。第10题,大洋环流在不同纬度之间的流动,实现了热量的交换与传递。其中洋流①为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②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洋流①③不是交汇,而是背向流动。C项中,厄尔尼诺现象应该是赤道逆流势力增强,使得东南太平洋海区水温异常升高,图中⑥洋流可以类似于巴西暖流,与厄尔尼诺现象不一定能建立关联性。
答案: 9.A 10.A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1~13题。
11.圆圈所示地区洪灾严重,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B.植被稀少
C.位于首都附近,用水量大
D.地下水水位高
12.造成圆圈所示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原因是( )
A.夏季风影响时间短
B.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规模大
C.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
D.降水总量少,季节变化大
13.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合理措施主要是( )
A.大量抽取地下水 B.限制居民生活用水
C.大规模地进行海水淡化 D.修建水库,雨季蓄水
解析: 第11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