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兆华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ppt
例2:一个改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q=0.15m3/s,苯酚浓度为30μg/L,河流流量Q=5.5m3/s,流速ux=0.3m/s,苯酚背景浓度为0.5μg/L,苯酚的降解(衰减)系数K=0.2d-1,纵向弥散系数Ex=10m2/s。求排放点下游10km处的苯酚浓度(忽略纵向弥散系数)。考虑纵向弥散条件下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1.10μg/L02解:计算起始点处完全混合后的初始浓度:01忽略纵向弥散时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练习题2:一个改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q=0.25m3/s,苯酚浓度为ρ2=35μg/L,河流流量Q=6.5m3/s,流速ux=0.5m/s,苯酚背景浓度ρ1=0.6μg/L,苯酚的降解(衰减)系数K=0.2d-1,纵向弥散系数Ex=12m2/s。求排放点下游10km处的苯酚浓度(忽略纵向弥散系数)。01解:计算起始点处完全混合后的初始浓度:02忽略纵向弥散时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污染物与河水完全混合所需距离:当采用河中心排放时所需的完成横向混合的距离为:在岸边上排放时: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第一节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第二节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项水质参数评价:标准指数法DOj≥DOsDO的标准指数为pH的标准指数为pHj≤7.0DOjDOspHj>7.0pHj——河流上游或湖(库)、海的pH值;pHsd——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v——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地面水体底质的评价式中:Si——i污染物的评价指数;Ci——底质中污染物的实测值;Li——湖区土壤中污染物的自然含量。内梅罗指数底质污染指数值污染程度分级1.0清洁1.0~2.0轻污染2.0以上污染评价参数:01一般理化指标;02常见的重金属和非金属物质;03有害物质;04细菌、寄生虫卵、病毒等。05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统计法:适用于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污染物质单一的地区采用。综合指数法0102地下水评价分级级别优良良好Si0.800.80~2.50较好较差极差2.50~4.254.25~7.207.20由污染引起的水质变化对生物群落的生态学效应:第一,某些对污染有指示价值的生物种类出现或消失,导致群落结构的种类组成变化;壹贰水环境质量生物学评价第二,群落中生物种类数,在污染加重的条件下减少,在水质较好时增加,但过于清洁的条件下,因食物缺乏,种类数也会减少。组成群落的个别种群变化;群落中种类组成比例的变化;自养、异养程度上的变化;生产力的变化。生物指数法生物残留量模式:Ci——生物个体或种群的某种化合物或元素的实测残留量;Csi——环境中的浓度(本底值)指示生物法12项目多污染α-中污带β-中污带寡污带溶解氧全无有一些较多很多BOD很高高较低低硫化氢强烈气味臭味没了无无底泥黑色不呈黑色大部氧化细菌大量存在数量很多数量减少数量少第二节水环境影响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01工作程序、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02技术工作程序03准备阶段04调查监测05预测、评价和提出对策06报告书编写07评价等级的划分评价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2工程分析、环境调查和水质现状评价工程分析和影响识别项目特征与地表水水量和水质的关系项目的类型与其影响有直接联系;项目所在地位置与水体所受影响的联系;识别位于特殊地点的拟建项目的要求;考虑拟建项目的各项因素。1城市和各工业部门通常排放的水污染物;3在受项目影响的水体中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2按等标排放量大小排序,选择排位在前的因子;4经环境调查已经超标或接近超标的污染物;5地方环保部门要求预测的敏感污染物。评价因子的筛选评价水域的污染源调查和评价地表水水质监测调查确定河流与湖、库水质影响评价的监测范围应考虑以下因素:必须包括建设项目对地面水环境影响比较明显的区域,在一般情况下应考虑到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可能超标的范围。各类水域的环境监测范围,可根据污水排放量与水域规模,参考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确定。如下游河段附近有敏感区,则监测范围应延长到敏感区上游边界,以满足全面预测地表水环境影响的需要。水质模型河流和河口水质模型完全混合模型式中:Q——河流的流量,m3/s;ρ1——排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