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

发布:2017-04-30约6.81千字共1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日本灭亡中国的既定政策及其在华的残暴统治,理解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 (二)了解国难当头,全民族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的最坚强有力的捍卫者。 (四)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树立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日本大陆政策的缘起及发展 ;大陆政策的缘起 日本的大陆政策开端于明治维新初期。明治政府一成立,明治天皇就发表《御笔信》,申明要“经营四方,安抚亿兆,开拓万里至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后来,日本政府将该方针制定为可资操作的“经略大陆”的战略:那就是吞并朝鲜,征服中国,称霸东亚乃至世界的“大陆政策”。 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的国家根本政策,是日本近代长期奉行的最高国策。 ;大陆政策的发展 裕仁天皇时期,大陆政策仍被奉行并有所发展。1927年4月,田中义一受命组阁,一改前首相币原在对华政策采取和西方列强协调的原则。他宣称:日本为东洋之盟主,负有增进东亚和平之责任,对于中国则应“特别的措置”。 ; 1927年6月27日—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在东京召开制定侵华政策的东方会议。通过《基于对华根本方针的当前政策纲要》,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 ; 1927年6月27日-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在东京召开制定侵华政策的东方会议(右起第三人为田中) ;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主张:“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日本获取全中国的资源以后,“就可以进而征服印度、南洋诸岛、中小亚细亚以至欧洲。”“大和民族在亚洲大陆显露身手,掌握满蒙的权利则为首要关键。” ;;2.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及其失败 ;(6)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旨在侵占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 日军仅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就侵略和攫夺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的相当于日本国土3倍的中国领土。;(7)策动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向国民政府提出华北 “特殊化”,策划 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五省和北平、天津两市的“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2.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及其失败 (8)卢沟桥事变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①1937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悍然挑起了全面侵华的战争 ;2.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及其失败 (8)卢沟桥事变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②日军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后就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 ③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连成一个整体。 ④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侵华战争最终遭到彻底失败。; 3.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1)最根本的原因:不甘处岛国 日本外务大臣柳原前光在《朝鲜论稿》中写道:“皇国乃沧海之一大孤岛,此后纵令拥有相应之兵备,而保周围环海之地于万世始终,与各国并立,皇张国威,乃最大难事。” ; 曾任外务卿的日本著名政治家副岛种臣在《大陆经略论》中说得更为直白:“若甘处岛国之境,则永远难免国防之危机,故在大陆获得领土实属必要。如要在大陆获得领土,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不能不首先染指中国与朝鲜。” ; (2)日本国内的法西斯势力不断膨胀 法西斯思想毒化了一部分劳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为日本的对外侵略作了舆论及思想上的铺垫。 政治上,在日本国内形成了最反动的法西斯势力,并攫取了国家政权。 经济上,日本政府实行了经济军事化的政策,为对外扩张准备了物质条件。 ;;;(2)制造无人区 ①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1942年春,日寇在从古北口到山海关的长城两侧,制造了一个长700里,宽50-60里,面积达4200平方里的“无人区”。把当地群众赶进指定的“人圈”。 “人圈”内的人不能和外界接触,不准种十里以外的土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