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 人性与个性.pdf

发布:2017-07-01约1.25万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人性与个性 第一节 人性研究 第二节 个性 第一节 人性研究 有关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知识,是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知识。 从第三章以后我们将就人性与个性、个体的知觉、价值观、态 度、行为、学习与激励等进行具体的介绍和分析。 中外哲学思想中的人性 心理学中的人性论 管理学中的人性论 老师自己的人性论 人性研究的意义 赫拉克利特 (Herakleitos,公元前530-470年),古希 腊唯物主义自然哲学家。 因为他最先提出对立统一的思想,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 奠基人之一。 这位2500年以前的哲学家他对自己的哲学曾经进行过这 样高度的概括:我已经寻找过我自己。因为他确信,不 先研究人的秘密而想洞察自然的秘密,那是根本不可能 的。 /xf_1.htm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人文主义者、怀疑论思想家蒙 田 (Montaigne,1533-1592):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认识自我。 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德国的卡西尔说,即使连最极 端的怀疑论思想家也从来不否认认识自我的可能性和 必要性。他说,这是因为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 条件。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他的《2000年大趋 势》一书中说: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突破之所以将发 生,不是因为科技的进步,而是因为人性论的发展。 这些世界级大师的话 可以充分证明这样一点,即关于人本身的研究,或者更加 精确地说,关于人性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这可以说,是 一切研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为什么这样说呢?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无论什么活动,政治的、经济的、生产的、科技的、文化 的,归根结底都是人的活动。如果失去了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主动性以及自我调控、自我教育的能力,任何活动都将是无效 的、混乱的,甚至是有害的。 所以,以人为最基本的出发点,来制定政策和制度,来改 变我们的管理思想和方式,才是唯一正确的方针。 哲学思想中的人性 中国古代的人性学说 西方思想史中的人性论 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 人与动物的区别 人性善恶说 人与神的关系 孔子的人性观 人道主义思潮 孟子的性善论 结构主义 法家的性恶论 马克思主义 性二元论 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 这是春秋时代(公元前722~481年)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提出 的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 其一焉(宇宙中有四个重要的存在,人是其中之一)。 这四者的法则又是怎样的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 (人模仿地,地模仿天,天模仿道,道模仿 自然)。 老子所说的道,既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本源,又是自然界 (宇宙万物)的总法则、总规律。 老子的思想,最集中地就体现在道法自然这句话中。其意思 就是道的根本性质是模仿自然,以自然无为为法则,一切顺 应自然。 /zg_2.htm 人与自然的关系 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人是自然的产物,是在自然的进化中诞生 的,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顺应自然,模仿自 然。自然无为就是人的本性。 老子的所谓自然无为不是像草木那样什么都不 做,而是祛除违反自然的一切主观的妄想和妄 动,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 就这样,老子主张尊重自然的自然本位主义, 强调人应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的关系。 评价: 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告诉我们: 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向我们揭示出人 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生存应遵循的法则。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 不能把人与大自然对立起来或者分离开; 其次,人应该自然无为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