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说课稿.ppt

发布:2016-12-24约1.28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选修5第一章第二节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5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必修二关于“同分异构”内容的延伸和深入;有机化合物普遍存在异构体,因此,这部分内容又是以后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必修2第三章的学习,对一些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重要化学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在选修5第一章第一节及第二节第1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官能团”、“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等内容又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些前提都为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思维能力和立体几何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维的引导,分解学生的理解难度。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类型、同 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一)同分异构现象: (二)同分异构体: (三)同分异构类型(3种): 1、碳链异构 2、官能团异构 3、位置异构 (四)书写步骤: * * * * * * * * * *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六、板书设计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2、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引导探究法。 1、学情分析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①强化同分异构现象及同分异构体概念。 ②了解同分异构体的类型,能判断其为何种异构。 ③学会同分异构体的简单书写。 ①通过联系旧知学习新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②通过观察“球棍模型”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①培养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在联系的科学思想。 ②培养辩证统一的科学思想 2、教学难点 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 法和规则。 情景引入 实例分析 思考交流 异构类型 书写规则 分享交流 练习巩固 飞机 城堡 小屋 回忆丁烷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写出结构式。 正丁烷 异丁烷 物质名称 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 结构式 相同点 不同点 分子式相同 C5H12,链状 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思考与交流P10 碳原子数目越多,同分异构体数目也就越多。 同分异构体的异构是怎样产生的? 由于碳链骨架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碳链异构。 课本P10丁烯异构体 由于取代基或官能团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称为位置异构。 有机物分子相同,由于具有不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现象,称为官能团异构。 课本P10乙醇和二甲醚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引方法 举实例 做练习 分享与交流 1、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2、同分异构体的类型。 (1)碳链异构; (2)位置异构; (3)官能团异构。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同分异构体的存在是自然界中有机化合物数目庞大的原因之一。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