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地基静载荷检测作业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作 业 指 导 书
复
合
地
基
静
载
荷
检
测
xx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一、编制目的
为确保试验人员对复合地基静载荷检测标准的正确理解执行,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人员
检测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并获取相应岗位合格证书。
试验仪器设备
千斤顶、承压板、百分表、加载反力系统(包括铁架、主梁、次梁、配重等)、磁性表座及基准桩、梁。
操作程序
执行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一)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时,必须明确以下情况:
明确测试类别(桩基、复合地基、天然地基)。
明确测试要求,是鉴定工程桩承载力极限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还是试桩做破坏性试验确定极限承载力,或其它技术要求。
委托方应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基桩施工记录、桩位平面布置图以及选桩单等资料。
明确测试数量、测试桩号、进场日期和提交资料时间。
(二)确定检测人员,并作现场踏勘:
进一步摸清技术任务要求。
试验场地条件如何,场地是否平整,有无压重材料(黄砂、砖等)。
联系工具、仪表存放处。
收集其它相关资料。
(三)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务必使桩顶标高与基础底设计标高一致,压板面积应由设计置换率确定。
按试验方法配备相应的试验设备、千斤顶率定表等,并对所用设备、仪表进行检查,看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准用证,是否在率定周期内使用等。
会同建设方或监理核对所检测的桩号是否准确,与选桩时所用图纸是否一致,并在静载荷试验工作联系单上签字认可。
(四)试验操作细则
设备安装:
试验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千斤顶应平放于承压板中心。采用2个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宜将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使千斤顶的合力通过承压板中心。
当采用压重平台作为反力装置时,压重量不得少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压重物在试验前一次加上,并均匀稳固放置于平台上。
试验反力平台搭设时,由试验组长监督实施;试验平台搭设后,必须经专职安全检查员验收并在工作联系单上签字认可后,测读人员方能进行其它设备的安装。
对于下列情况,工程负责人必须现场监督试验反力平台的搭设:
a.因场地开挖,钢墩架外侧离开挖面距离不足2米,地基可能失稳时;
b.因场地条件所限,不能按正常方法进行平台搭设时;
c.利用起重设备进行设备起吊搭设平台时。
基准桩、基准梁联接应牢固,不能松动。百分表应在承压板的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
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
承压板、锚桩、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 表1
反力系统 承压板与压重平台支墩边 承压板与基准桩 基准桩与压重平台支墩边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 2.0m 2.0m 2.0m 检查环境条件:
试验时现场应避开打桩等强烈振动。
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风雨影响而发生变形,并能有效地消除人、物触碰造成的随机干扰。
试桩试坑应具有相应的排水措施。
电源应满足测试系统、现场照明等连续使用之要求。
试验现场应具备适合试验人员测读数据、加载、补载、卸载、轮流作业的工作条件。
加荷方法:
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荷,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到加至要求值或破坏,然后分级卸载至零(当考虑缩短试验时间时,对于工程桩的检验性试验,在设计部门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即一般每隔一小时加一级荷载)。
加载分级:
加荷等级可分为8—12级,总加载量不宜少于设计要求值的2倍。
补载:当每级荷载的实际加载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该级荷载增量的1/10时,应予以补载。
沉降观测:
每加一级荷载Q,在加荷前后应各读记压板沉降S一次,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值记入试验记录表。
5.沉降相对稳定标准:
当一小时内沉降增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对饱和粘性土地基中的振冲桩或砂石桩,一小时内沉降增量小于0.25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6.终止加载条件: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沉降量急骤增大、土被挤出或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裂缝;
累计的沉降量已大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10%;
总加载量已为设计要求值的两倍以上。
7.卸载与卸载沉降观测:
卸载可分三级等量进行,每卸一级,读记回弹量,直至变形稳定(稳定时间不宜小于1h)。
检测中异常现象的处理:
首次测读超差:首次测读超差时,应检查检测系统及方法是否正确,若无异常,则如实记录测试数据。
测试结果极差超过:测试结果极差超过时,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宜增加试验数量。同时,应如实提供试验结果。
单桩试验时,在终止加载条件前发生桩顶破坏而中断试验时,应采取措施重新加固桩头。恢复试验时,应先缓慢加载至中断试验荷载的前级荷载,测读其沉降,待该级沉降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即中断试验时的荷载)。
试验过程中,若因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