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茶园技术规程.docx
1
新建茶园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建茶园的基本要求,包括产地环境条件、园地选择与规划、园地整理与土壤改良、品种选用与种苗质量、茶树种植及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茶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767茶树种苗
NY/T5018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5020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中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与品质的空气、地形、土壤和灌溉水等自然条件。
3.2
生理酸性肥料
肥料中离子态养分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其残留部分导致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
3.3
摘顶
摘除茶树枝梢顶端芽叶。
3.4
行距
相邻两行茶树间的距离。
4产地环境条件
符合NY/T5020的要求。
2
5园地选择与规划
5.1园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土层较厚、土壤呈酸性(pH值4.5~6.5)、有水浇条件的缓坡地块。土壤质地为壤土、砂壤土或轻质粘壤土。地下水位在1m以下。
5.2茶园规划
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进行防护林网、道路、排灌系统、茶园生态建设等综合规划,规划应符合NY/T5018的要求。
6园地整理与土壤改良
6.1园地整理
6.1.1对规划地内的杂草、乱石等进行清理,宜保留周边原有与茶树相生的树木或植被。
6.1.2坡度在15°以下的平缓地块整成大块田,坡度在15°~25°的地块建成等高梯田,并深翻80cm以上,整平。
6.2土壤改良
6.2.1进行土壤肥力、重金属元素等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6.2.2对不符合无公害要求的进行有机或生物改良,土壤pH值高于6.5的园地,用硫磺、硫酸亚铁或生理酸性肥料将土壤pH值调节至适宜范围。
7品种选用与种苗质量
7.1品种选用
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和适制性好的茶树品种。适合我省种植的主要品种及特性见表1。
表1山东茶区适种(栽)品种及特性
品种名称
主要形态特征与经济性状
原产地
树姿
叶类
叶色
茸毛
发芽期
适制性
丰产性
抗寒性
福鼎大白茶
小乔木
中叶
绿
特多
早生
绿茶
高
强
福建福鼎
黄山种
灌木
中叶
绿
多
中生
绿茶
较高
强
安徽歙县
鸠坑种
灌木
中叶
绿
多
中生
绿茶
较高
强
浙江淳安
龙井43
灌木
中叶
绿
中
特早生
扁形绿茶
高
较强
浙江杭州
祁门种
灌木
中叶
绿
中
中生
绿、红茶
较高
强
安徽祁门
龙井长叶
灌木
中叶
绿
中
早生
扁形绿茶
高
较强
浙江杭州
白毫早
灌木
中叶
绿
多
早生
绿茶
高
较强
湖南长沙
舒茶早
灌木
中叶
深绿
中
早生
绿茶
高
较强
安徽舒城
7.2种苗质量
3
无性系茶苗质量符合GB11767中规定的Ⅰ、Ⅱ级标准。有性系茶园茶籽成熟饱满,百粒重≥100g,杂质<2%,无霉变、虫蛀、空壳等,发芽率75%以上。
8茶树种植
8.1种植密度
单行播种(栽植)行距90cm~120cm,穴距30cm。双行播种(栽植)大行距100cm~120cm,小行距30cm,穴距30cm。
8.2施肥整畦
确定好种植行后,按单行宽60cm,双行宽80cm,深60cm的规格开挖施肥沟,每666.7m2施用腐熟农家肥(堆肥、沤肥、厩肥)3000kg~5000kg和腐熟饼肥200kg~500kg或相当肥效的茶树专用生物有机肥,加过磷酸钙100kg,按底土、心土、表土依次回填后灌水沉实。待土壤墒情适宜时,整成低于地面5cm~10cm的区畦(粘壤土可起3cm~5cm高的垄)以待播种(栽植)。施入肥料应符合NY/T5018的要求。
8.3茶苗栽植
8.3.1栽植时间
适宜栽植时间在3月中、下旬或9月中、下旬。
8.3.2栽植方法
每穴栽植相同规格茶苗2~3株。栽植深度超过茶苗原来入土痕迹2cm~3cm。栽植时,苗与苗之间要分开,保持根系舒展,边覆土边踩压,待覆土至2/3~3/4沟深时浇水,水渗下再覆土。
8.4种子直播
8.4.1贮藏
8.4.1.1贮藏环境
选择阴凉、通风、干燥、无阳光直射及地面不返潮的室内,茶籽适宜贮藏温度5℃~7℃,相对湿度60%~65%,茶籽含水量25%左右。
8.4.1.2贮藏方法
先在地面铺一层半干不湿的细沙,厚度为5cm~10cm,四周用砖砌堵,防止细沙外溢。每隔1米,竖插一个用作物秸秆扎成的直径10cm左右,长度1m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