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专项练习题(,含答案).pdf

发布:2025-01-24约3.8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专项练习题(,含答案)--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经典常谈》专项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代农业刚起头,游猎和畜牧还是主要的生活方式,那时卜法用牛骨最多。

B.《周易》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但早期的儒家还没注意这部书。孔子是不讲怪、

力、乱、神的。

C.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

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大戴记》说。

D.《春秋》一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后世称这二百四十二年为春

秋时代。

2.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是一种竞争的考试制度,考试的主要科目是八股文,题目都出在“四书”里,而且是朱注

的“四书”里。

B.《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被称为“春秋三传”。三传之中,公羊、榖梁两家全以叙事为

主,左氏却以解经为主。

C.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乐包括歌和

舞,是“人情之所必不免”的。

D.《诗序》有“大序”“小序”。“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

赋、比、兴,所谓“六义”上。

3.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庄学说,凡天下之物都无不好,凡天下的意见,都无不对;无所谓物我,无所谓是非。甚至

死和生也都是自然的变化,都是可喜的。

B.儒、墨、道各家有一个共通的态度,就是托古立言;他们都假托古圣贤之言以自重。

C.桐城派的开山祖师是方苞,而姚鼐集其大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当时有“天下文章在桐

城”的话,所以称为桐城派。方苞是第一个提倡“义法”的人。

D.东汉以来,班固作《两都赋》,“概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张衡仿他作《二京赋》。唐

代古文运动起来,宋代加以发挥光大,诗文趋向骈文化,赋体也变了。

4.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乐府的声调和当时称为“雅乐”的三百篇不同,所采取的是新调子。这种新调子有两种:

“汉声”和“新声”。

B.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

第1页共13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专项练习题(,含答案)--第1页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专项练习题(,含答案)--第2页

言诗。古体的五言诗也变了格调。这些都是划时代的。

C.沈佺期、宋之问奠定了律诗的体制。南朝论声律,只就一联两句说;沈宋却能看出谐调有四

种句式。

D.诗毕竟是诗,无论如何的扩展与调整,总不会与文混合为一的。诗体正变说起于宋代,唐、

宋分界说起于明代。

5.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是第一个注意辩论方法的人,他主张“言必有三表”。“三表”是“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

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B.《庄子》多用神话,《墨子》多用历史故事:《庄子》有些神仙家言,《墨子》是继承《庄子》的

寓言而加以变化。

C.骈体出于辞赋,夹带着不少的抒情的成分;而句读整齐,对偶工丽,可以悦目,声调和谐,又

可悦耳,也都助人情韵。

D.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他的文“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

检束,学者竟效之”。

二、填空题

6.战国末期,一般人渐渐感着统一思想的需要,秦相吕不韦便是作这种尝试的第一个人。他教许多

门客合撰了部。

7.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罢

了。记事比较的是间接的,记言比较的是直接的。

8.《》这部书便是古来大学里教学生的方法,规模大,节目详;而所谓“格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