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应用光学第五章.ppt

发布:2016-07-22约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所 苏州市十梓街1号,215006;目录;5.1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2)对轴外点: 结论2:对轴外点 B 发出的宽光束而言,在保证轴上点U 不变的情况下,光阑处于不同位置 时,将选择不同部分的光参与成像,这样通过改变光阑的位置,就可以选择成像质 量较好的部分光束参与成像,提高(改善)成像质量。 结论3: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选取光阑的位置,可使整个系统的横向尺寸减小, 结构匀称。 结论4:系统中的光阑只是针对某一物体位置而言的,若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则原光阑会 失去限光作用。;5.1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5.2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5.2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5.3视场光阑;5.3视场光阑;5.4渐晕光阑;5.4渐晕光阑;5.4渐晕光阑;5.5光学系统的景深;5.5光学系统的景???;5.5光学系统的景深;5.5光学系统的景深;5.5光学系统的景深;可见:物空间中对准平面外的物点B1和B2在景像平面上的像为一弥散斑,只要这些弥散斑正好不为接受器所分辨,则过B1和B2点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分别为远景平面和近景平面。B1B2之间的距离即为景深。可见确定景深,首先要确定弥散斑的大小。 设对准平面和景像平面上的弥散斑直径分别为z1、z2和z?1、z?2, 则有: z?1=? z1 z?2= ? z2 由图中相似三角形的关系,有: 由此得: 所以: 可见:景像平面上弥散斑大小除与入瞳直径有关,还与对准平面、远景平面和近景平面的位置有关。 ;5.5光学系统的景深;5.5光学系统的景深;5.6远心光路;5.6远心光路;5.6远心光路;5.8几种典型系统的光束限制;5.8几种典型系统的光束限制;5.8几种典型系统的光束限制; Thank you!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