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机理、困境与路径.pdf

发布:2024-12-19约3.01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年第38卷第11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38No.112024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24.11.005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

机理、困境与路径

112

张灿,袁振龙,李继霞

(1.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合治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2.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供需不确定性和资源碎片化导致企业面临生产中断、物流延误和材料短缺

等问题,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亟待提升。以“技术—经济”范式为基础,基于新质生产力三要素构建

“知识—技术—数算”分析框架,探究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作用路径。知识维度中,智力资

本包含的人力资本、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通过知识创新、资源配置和知识积累路径影响产业链供应链韧

性;技术维度中,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3D打印技术通过“赋智、赋协、赋安、赋敏”路径提升产业链

供应链韧性;数据和算力则分别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资源基础和驱动力量。新质生产力在赋能产业链

供应链韧性提升过程中,在人才供给、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数据流动和算力布局等层面存在桎梏。从

“人才—数字化—技术—数算”4个维度提出优化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策略,以进一步提

升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赋能作用。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系统三要素;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F124;F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425(2024)11-0043-14

一、引言

近年来,受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等不确定性事件冲击,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内忧

[1]

外患”局面。外部层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政策使中国产业链面临转移压

力;此外,近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形成的新华盛顿共识使新干预主义取代了新自由主义,我国产业链

收稿日期:2024-08-08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京津冀新型城镇化与城市韧性关系的研究”(KY2024D017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大数据时代超大城市治理效能提升研究”(23BZZ048)

作者简介:张灿,助理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主要从事韧性城市研究;通信作者:李

继霞,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韧性城市、农村经济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张灿,袁振龙,李继霞.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机理、困境与路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4

(11):43-56.

Citationformat:ZHANGCan,YUANZhenlong,LIJixia.Newproductivityempowerstheresilienceimprovementofindustrialchainandsupply

chain———Mechanism,dilemmaandpath[J].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2024(11):43-56.

44http://clgsk.qks.cqut.edu.cn

供应链遭遇“去中国化”困境;内部层面,随着要素成本上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也面临转型升级和稳定

问题;此外,我国部分高精尖卡脖子技术仍受制于发达国家,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性亟待提升。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给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助于我国自如应对复杂国际环

境、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为经济高质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