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提升供应链韧性的逻辑及对策研究.pdf
2025年1期湖湘论坛No.1,2025
(总第220期)HuxiangForumGeneralNo.220
专题:新质生产力研究
新质生产力提升供应链韧性的逻辑及对策研究
张夏恒
摘要:提升供应链韧性对于打造自主可控的供应链、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
要,而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与发展为提升供应链韧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历史唯物主义方
法论和政治经济学理论层面来看,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提升供应链韧性。具体而言,新
质生产力能够通过驱动科技创新应用,激发新质劳动者素养,拓宽新质劳动资料,优化
生产要素配置,强化应急风险管理,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等路径,增强供应链的创造能力、学
习能力、适应能力、恢复能力、抵抗能力、增值能力,从而赋能供应链韧性提升。基于此,需
要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数智赋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绿色创新,以期能更好地
促进新质生产力赋能供应链韧性的提升。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供应链韧性;数智化;绿色生产力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供应链韧性的价值愈发凸显。供应
链韧性,指的是供应链在面对中断风险时,其适应、恢复及从中断中学习的能力,以确
保持续供应和满足客户需求①。供应链韧性涉及供应链的灵活性、响应速度、冗余度和
风险管理等多个维度,它直接反映了一国经济抵抗风险能力的大小。
学界就此进行了一些探讨,例如,企业数字化转型②、智慧物流③、高标准贸易协定④、税
作者简介:张夏恒,男,博士,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数字营销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浙江杭
州,31001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境电商推进我国数字贸易强国建设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
22BJY014)。
①李维安、马茵:《如何构造供应链韧性的有效机制?》,《当代经济管理》2022年第12期。
②宋冬林、刘甫钧、丁文龙:《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韧性: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东南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
③张树山、谷城、张佩雯等:《智慧物流赋能供应链韧性提升:理论与经验证据》,《中国软科学》2023
年第11期。
④沈国兵、沈彬朝:《高标准贸易协定与全球供应链韧性:制度环境视角》,《经济研究》2024年第5期。
14
收政策①、服务型制造②、跨境电商③、人工智能④等。然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革的挑战下,尤其是在当前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趋势下,要实现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仍
需探讨更多驱动因素。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
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⑤。它强调颠覆性技
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和创新性的生产力⑥,为提升供应链
韧性提供了全新的动力支持。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
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
性和安全水平”⑦。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提升供应链变革能力、恢复能力、抵抗
能力和增值能力。学界也开始关注到新质生产力与供应链韧性之间的关系,例如,从新
质生产力视角探讨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性⑧,从新质生产力与企业创新视角探讨供应链韧
性⑨等。然而,现有研究尚未深入聚焦新质生产力为何以及如何能够提升供应链韧性,因
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探究。
二、新质生产力提升供应链韧性的内在逻辑
供应链韧性是一个系统性话题,既具有跨主体协作、多主体交融等特征,又存在动态
演化性与多重不确定性。国内外学者对如何评价供应链韧性进行了较多探讨。如有学者将
供应链韧性分解为灵活性、可见性和敏捷性⑩;有学者则将供应链韧性划分为供应链抵抗
力与恢复力⑪;有学者认为供应链协作能力与敏捷性是影响供应链韧性的关键⑫;还有学
①游家兴、刘巍、杨莎莉:《税收政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发力点与优化路径》,《税务研究》2024
年第4期。
②张志彬、欧玲:《服务型制造有利于提升供应链韧性吗?》,《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
③王煜昊、马野青、承朋飞:《跨境电商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