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15_T 62-2023 红薯栽培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20CCSB05
3415
六安市地方标准DB3415/T62—2023
红薯栽培技术规程
2023-11-07发布2023-11-07实施
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415/T6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金寨县富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六安市农村农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金寨县富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金寨县大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皖西学院、金寨馋嘴香薯业发展有限公司、燕子河镇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贤东、汪全球、汪家元、朱先富、邓辉、何晓梅、宋向文、陈存武。
DB3415/T62—2023
1
红薯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红薯栽培的品种选择、育苗、整地、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
本文件适用于红薯的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品种选择
选择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商品性好、适合本地区栽培的红薯品种。
5育苗
5.1苗床准备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避风向阳、至少3年没有种过薯芋类作物的沙壤地为苗床地。每平方米用有机肥50g、复合肥50g、与苗床土混合均匀,做成宽1m~1.5m、高约5cm~10cm畦,畦间开30cm沟。
5.2露天育苗
在3月中下旬,露地或用地膜覆盖育苗。
5.3大棚育苗
在3月上中旬,搭建塑料薄膜大棚,棚内育苗。
5.4排种
排种前,剔除病薯、伤薯、冻薯。排种时采用平排法,顶端向上,做到上平下不平,首尾一致,前后留6cm~8㎝、左右留10cm~12㎝的空隙。再覆盖细土,厚度5cm~8㎝,适度润水。
5.5育苗管理
5.5.1水分管理
适当补水,保持床土湿润。
2
5.5.2炼苗
大棚育苗,采苗前5d~7d开始炼苗,停止润水,揭膜通风,逐渐将苗床温度降至环境温度。
5.6采苗
选择苗长25cm以上,距床面留2个~3个节剪下茎条,茎条再截成2个~3个节的茎段备用。采苗后每平方米追施25g尿素、2g磷酸二氢钾。
6整地
6.1土地选择
红薯种植地宜选择土层深厚、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块。
6.2起垄施肥
开沟起垄,垄面呈弧形,垄宽50cm~70cm,沟宽30cm,沟深25cm~30cm。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作基肥,均匀施入土壤,有机肥施入量每一万平方米2000kg~2250kg、复合肥施入量每一万平方米750㎏~900㎏。
7栽植
7.1时间
薯苗栽植宜在4月下旬~5月中旬,选择雨后土壤墒情好时进行,晴天要先浇透水再栽植。
7.2密度
一垄一行,株距25cm~30cm。
7.3方法
薯苗以约45度倾斜栽插入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要破膜注水栽植。
8田间管理
8.1查苗补栽
栽植后的3d~5d查苗,发现弱苗、死苗、缺苗及时补植。
8.2中耕除草
及时中耕除草,垄沟深锄,垄面浅锄。
8.3追肥
栽后30d~40d,每一万平方米追撒复合肥75kg~100kg,生长过程中发现缺肥,适当补施。
8.4水分管理
生长期间有持续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连续阴雨天气应及时清沟排水。
DB3415/T62—2023
3
8.5控旺
视生长情况,采用翻藤或使用药物控制植株过旺生长。
9病虫害防治
以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为主。病虫害严重时可采用农药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相关规定。
10适时收获
9月下旬~10月上旬,适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