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血源神经干细胞合康复训练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30例.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康复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关键词PSDHAMD社区康复心理治疗脑卒中抑郁症
/脐血源神经干细胞合康复训练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30例
杨万章1张敏1吴芳1李春镇1梁豪文1李韶辉1舒国建1赵宁1唐映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深圳市518051
摘要 目的研究脐血源神经干细胞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分离、扩增、
传代、诱导后的脐血源神经干细胞,每周1次,共4到6次,经静脉、腰池或颈池穿刺植入干细胞
到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体内,并用本体促进法配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Berg平衡积分、血清酶学、
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测值的改变。结果治疗后比治疗前症状、体征均减轻,Berge
血源神经干细胞配合康复训练是遗传性共济失调治疗的有效、重要方法,可以改善其症状、体征和
生活质量。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康复训练遗传性共济失调
遗传性共济失调包括以小脑或/和脑干、脊髓变性萎缩为主要影像特征,以构音障碍、步态不稳
甚至不能站立行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口1。单发者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具有遗传特征的
表现呈进行性加重,由步态不稳到构音障碍,到丧失步行能力,卧床不起,肺部感染之后死亡。一
经诊断,无常规有效治疗办法。家族性的常会遗传早显,而且症状体征一代比一代重。
我科在开展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疑难病时,治疗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患者30例,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大、澳大利亚、英国、智利、意大利、南非及中国,中国香港。明确基因型者,均经各所在国或者
地区医院经遗传基因确定。所有患者的病情无特殊差异,无眼底及其他脏器的改变。部分患者心脏
形态及血脂的改变可能与增龄有关,与小脑萎缩及共济失调的症状关系不大。
MRI图像多显示小脑半球萎缩,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及弗利得里希共济失调者,不仅小脑萎缩,
还伴有脑干、颈胸段脊髓不同程度萎缩,脑实质大部分无器质性改变。MRI为德国西门子公司产
symthony型1.5T磁共振扫描仪。
临床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清酶学、血糖血脂、细胞及体液免疫、脑脊液
成。
219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康复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脐血源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干细胞在临床应用经过本院伦理委员
会讨论批准。神经干细胞来自于深圳市北科细胞工程研究所,经脐带血采集,分离,提取、培养、
X
扩增及向神经干细胞诱导传代4-6代。每份约达细胞数量卜1.5i01/ml,其中约20%属于神经前体
细胞。每次移植前由患者签署干细胞治疗知情同意书。通过腰椎或小脑延髓池穿刺脊髓蛛网膜下腔
植入干细胞。
疗效标准:本病既往无疗效评定标准,本文拟以近期治疗的Berg量表评分变化制定如下标准。
Berg量表评分上升50%以上显效,上升5-49%有效;5%以下为无效。
干细胞治疗前后,对各种试验指标的标本认真收集并送检,平衡功能评分采用国际通用的Berg
平衡量表。结果采用SPSSll.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2.结果
2.1治疗前后患者平衡功能变化见表1
表1治疗前后Berg评分(X±S)
:Ic治疗后Berg评分较之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5
2.2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变化,见表2
表2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变化(X±S)
C3 30 1.18±0.247 1.19±0.221
C4 30 0.26±0.073 0.25±0.081
IgG 30 9.76±3.079 8.09±2.357*PO.05
IgA 30 2.12±0.808 1.92±0.760*PO.05
IgM 30 1.03±0.792 1.05±O.711
木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A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2.3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见表3
显示全部